第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辉煌60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7年8月1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贫困群众搭上合作经济的快车
——记山加村合作扶贫模式
杨洪程

维西县维登乡通过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破解了高寒贫困山区如何解决“今年脱贫,明年返贫,年年扶贫,年年贫”的难题。

去年,维西县维登乡山加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在核桃林下种魔芋484亩,收入110万元,覆盖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25户,合作社社员除了魔芋收入外,还有一份核桃收入。今年,山加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核桃林下种植魔芋1020亩,除去年脱贫的建档立卡户今年仍然加入合作社外,剩余的所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都加入合作社。山加村贫困群众为什么能够实现持续脱贫呢?用维西县委书记格桑纳杰的话说就是:乡有龙头企业、村有集体经济、组有专业合作社。让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搭上了合作经济的快车,走出“脱贫-返贫-再脱贫-再返贫的怪圈”,实现持续脱贫。

诚如格桑纳杰所言,维登乡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建档立卡户”的产业链条,建档立卡户通过政府扶贫资金的支持,依靠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与此相反,前不久,一些脱掉贫困帽子的群众反映,他们的蔬菜、天麻等产品卖不上好价钱,甚至卖不出去。也就是说,他们的脱贫不可持续。

维登乡山加村的产业扶贫模式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原因有三:

一是变一家一户单干为“抱团取暖”,推动了以资本联合、劳动联合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经济发展,解决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不相适应的问题,实现了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竞争能力。有些刚脱掉贫困帽子的群众反映产品卖不出去或卖不上好价钱的问题,说穿了,就是一家一户小生产不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需要的问题。维登乡引进龙头企业,在乡境内建设了魔芋加工厂,山加村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组建专业合作社,也就是“村有集体经济、组有专业合作社”,这种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把一家一户单干的农民组织起来,抱成一团,使农民真正成为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主体,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弱点逐渐显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增强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农业小规模生产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让农民抱成团闯市场,获取规模效益。

二是为建档立卡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有利于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山加村采取统一引种、统一标准化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以经济合同方式,建立“魔芋加工厂—合作社—社员”的购销体系,为社员尤其是建档立卡户提供服务。建档立卡户从引进品种、种植、管理、销售等得到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专业合作社成为服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的平台,提高了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建档立卡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加经济效益,合作社与建档立卡户达到了“双赢”效果。

三是扶上马,还要送上一程。维登乡山加村党总支对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给予特殊的扶持即“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产业扶贫资金优先扶持,技术培训优先安排。这样做有利于补齐贫困户的“短板”,让贫困户赶上其他社员的趟。

今年,维登乡党委政府将山加村产业扶贫模式发扬光大,按照“乡有龙头企业,村有集体经济、社有专业合作社”的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实现产业链上摘穷帽的目标,全乡种植魔芋3417亩(林下种植),三七100亩、白皮大蒜820亩(玉米地里套种),原生态茶园300亩,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摘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辉煌60
   第3版:要闻
   第4版:卫生与健康
让贫困群众搭上合作经济的快车
扮靓城市 喜迎州庆
滇金丝猴国家公园
州食药监局做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
软籽石榴种植示范基地
香格里拉市“法治文化广场”建成
州气象局到建塘镇解放村春宗村民小组后山开展秋季义务植树
我州为参加省运会预赛的篮球队员加油鼓劲
香格里拉市格咱雪域开发有限公司树牢环保理念
维西整治家禽定点屠宰及集中检疫
维西县人大强化跟踪督办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