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斗里成长
(上接9月22日四版)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1955年,德钦民族基干队改编为德钦民族基干连;1956年民族基干连改编为公安边防三十四团六连,从重点培训民族干部和骨干为各条战线输送民族干部转变为加强连队武装力量的建设,配备干部,充实武装力量和武器装备,加强军事训练,为平息叛乱加强战备训练。
丽江边防军分区党委和分区首长十分关怀和重视边防三十四团藏族连队六连的建设,分区刘光华副司令员专程到德钦与地方党委和三十四团首长对连队的指挥系统、武器装备、给养、连队干部的推荐和选配做出了重大部署。就在这一时期,团长赵棋勋和副团长李安然建议调任德钦县公安局侦察员李国忠为六连连长,由分区首长、县工委领导和团党委认可上报军分区党委批准,并配备充实了班排连各级干部。整编结束后,六连立即开展了严格的教育培训,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和政治思想觉悟。在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同时,加强学习条例条令,熟悉兵器使用、射击要领、战术技术,掌握基本军事常识和后勤保障。
德钦的土司头人虽然接受了政府的工作安排,口头上表示拥护共产党,拥护县委、县政府,但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并不甘心失去封建农奴制“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他们对不断巩固的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惶惶不可终日,感到末日来临。他们为维护封建农奴制的统治,在农村大肆进行反动宣传,制造舆论,他们把“博巴金珠玛”六连看作眼中钉肉中刺,进行恶毒攻击和污蔑,说什么“博巴六连是汉人的狗,藏族的败类”,威胁农奴说共产党是“树桩上的乌鸦,总有一天会飞走的,到时看你们怎么办?”“自己的猪自己要杀”(把农奴看成是猪)等等。
1955年3月,德钦县委、县政府召开有土司头人和群众代表参加的生产代表会,许多土司头人对县工委提出的“四六减租”(即租地按收成的四成交租、六成留租者的政策)及土地改革事项提出异议,持反对意见。会议期间,土司头人代表到德钦林寺秘密开会,决定在燕门区尼通村茸顶召开有各寺喇嘛和土司头人参加的会议。4月13日,澜沧江一线“三区一镇”的极端反动的土司头人和寺院喇嘛在燕门区尼通村集会召开土司、寺院政权“乃卡会”,参会的有500多人,历时40多天,会议的核心内容是要维护封建农奴制。他们公开表示不接受县工委提出的“四六减息”办法,不同意在德钦境内进行土地改革,提出反对解放奴隶、反对办民训班、反对建基干队武装、反对减租减息、反对工作队下乡等无理要求。当时工作队去燕门和从燕门上县城的人员只要经过尼通村都被扣押作人质。他们挑拨民族关系,分裂民族团结,声称“藏族的事由藏族自己解决,不用汉人管”,“汉人和藏人本不是一家人,从不会在一个锅里吃饭”等等。并恐吓说:“我们要自己的猪自己杀”。会后他们组织了庞大的队伍到各乡村,召开奴隶主、地主、自耕农等各种会议,大肆宣传,大讲特讲“土司制度要坚持,不能变”、“奴隶要回到农奴主家”、“租要交,债要还”、“乌拉差役必须出”、“各种苛捐杂税穷人要承担”。他们穷凶极恶,所到之处,奴隶被迫回到农奴主家,企图全面恢复旧制度。一时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
德钦县委县政府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反复做土司头人、寺院喇嘛的工作,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为了广大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县工委提出了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意见,和平协商改革,对贫苦百姓的一切苛捐杂税、乌拉差役已经废除的,不能再恢复,奴隶要解放,租要减,债要减,高利贷盘剥必须废止,土司头人凡能工作的已经给予工作安排,不能工作的国家给予补助,寺院喇嘛按现有人数国家给予补助。县委、县政府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有力地批驳了少数顽固派的反动宣传,赢得了各族各界代表的拥护和支持,广大贫苦农民和奴隶代表表示坚决维护党的方针政策,永远跟着党,要求彻底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但是,土司头人和寺院喇嘛中的极端反动分子,口头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表面上接受党的方针政策,暗地里却在酝酿着更大的阴谋,拒绝接受党和政府的再三劝告,妄想永远维持封建农奴制度。1956年开始,在西藏反动集团的策划和国民党特务的唆使下,德钦的极端反动分子们积极策划和组织武装叛乱,组织“丹松玛”(保族军)、“确松玛”(保教军),制作“雪山狮子旗”,自称“迪庆藏族保族保教军”,公开打出了反动武装叛乱的旗帜,到处威逼群众参加叛乱,并威胁说:“不参加叛乱,要斩尽杀绝全家老少,财产归公。”在各地召开反动集会,红坡寺僧人龙巴格色、燕门拖拉布布、云岭果念当巴(百长)、红坡土司阿吉(王孝顺)为首的500多人在红坡集会;以德钦林寺僧人美巴争曲、阿登贡独拉鲁茸、此丁都吉、古水翁扎、纳古阿杜为首的300多人在纳古集会,酝酿动员武装叛乱。佛山区区长土司桑树林,在派他去内地学习的途中,由维西县叶枝村只身出逃参加武装叛乱;龙巴格色一伙叛乱分子在云岭区贡坡村山上设埋伏,打死我军六名战士;阿东村的叛乱分子,在阿东子都村伏击由县城返回佛山区的我方部队,九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叛匪在查里顶永久村杀害贫农积极分子曲茸,在阿登贡杀害奴隶曲登贡布,在永久攻打我工作队杀害干部,在燕门赤尼偷袭驻村工作队,在溜筒江攻打我军守桥小分队,在贡坡伏击我军驻果念部队,在奔子栏书松河伏击我武装民兵;在四永农抢劫我运输马帮,他们破坏交通、破坏邮电通信设施,抢劫商店杀害干部职工,气焰十分嚣张,手段极其残忍。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了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保护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德钦全县展开了平息叛乱的斗争。人民子弟兵博巴六连(藏三连的前身)从1956年开始,投入到了平息反革命武装叛乱的斗争中,迎来了用实际行动保卫新生人民政权,接受生与死的考验。
我记得刚参军时,在革命传统教育课上,老连长此里品初曾讲过“藏三连”的第一次战斗,他说:“那是一次失败的战斗,一打起仗来,战士们不听连长的指挥,各自找各自的仇人报仇去了。对‘藏三连’来说,那次战斗是刻骨铭心的,是我们连队成长的开始。从那个时候我们明白了人民解放军为谁打仗的道理,连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百炼成钢……”我因记不清那次战斗发生的具体地点,在这次采访时,特意问过好几个老战士。老战士南德、顿珠等对“藏三连”的第一仗记忆犹新,他们清楚地记得第一仗是在云岭的永久、察日岗打的。老战士顿珠说:“当时在永久村和察日顶村里驻有我们的民族工作队,没想到东家与土匪有勾结,土匪打死了我们的好几个工作队员,团首长命令我们连协助主力部队迎击敌人。这是我当兵的第二天,还没来得及换军装就去参加战斗了。”老战士白玛康卓也回忆说:“我连第一次打仗时,真是一盘散沙,谁也不听指挥,各找各的仇人去了,有的人还带着枪回家了……”
“藏三连”的第一仗经过是这样的:1956年8月27日博巴六连第一次奉命参加团里组织指挥的察里顶剿匪战斗,任务是迂回阻击封锁敌人的退路,配合主攻部队歼灭叛匪。连队经过7个多小时的急行军提前一小时到达指定地点,狡猾的敌人在远离匪巢的山上放了暗哨,敌哨首先发现了我军就一边跑一边开枪,一枪击中了战士恩主身上的手榴弹,手榴弹爆炸,恩主当场牺牲,跟在他后面的副班长吾堆受了重伤。李国忠连长命令部队隐蔽,战士们立即分散隐蔽到树林中。那时主攻部队已经打响,枪声非常密集,可想战斗之激烈。李连长命令部队向攻打永久村的主攻部队靠拢,歼灭叛匪。没想到战士们已经散开,去追赶他们眼前那股四处逃窜的土匪。连长声嘶力竭地吼道:“大家听我指挥,集中攻击叛匪主力!”但是已经晚了,连长的整个作战意图被打乱,战士们不分班、不分排,各打各的,喊杀声、怒骂声、枪弹声交响成一片。山野变成了一个猎场,战士们被一种强烈的自发的复仇心理所支配,东冲西突,寻找着他们各自要猎取的对象。连长转头看了一圈,身边只剩下几个排长和几个班长,他好像被马蜂蜇了似的,猛地跳起来,一向沉着冷静、平和的连长,这时额头上冒起了青筋。
枪声渐渐稀疏了下来,喊杀声也渐渐远去。过了一个多小时,追击逃敌的战士们,东一伙西一群地陆陆续续回到了永久村,但是还有好几个战士带着枪回家去了。后来各排排长把回家的战士找了回来。
这次战斗连队遭到了失败和挫折,引起了部队首长的高度重视,李连长请求撤销职务下班当兵,争取做合格战士。部队首长不仅没有给他处分和批评,军分区刘光华副司令员还安慰、鼓励干部战士:“‘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你们这是第一次参加战斗,大家要振作精神,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失败原因。”连队在总结时,刘副司令员还帮助连队找出了“五个不”,一是干部不会组织指挥;二是战士不会利用地形地物;三是不会应用战术技术;四是组织纪律性不严;五是最关键的一条:不知道为谁当兵打战。团政委也作出指示:要加强教育,从阶级教育入手,提高干部战士的思想觉悟和阶级觉悟,解决当兵为谁打仗问题,要树立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思想。
连队党支部组织指战员围绕“为谁当兵、为谁打仗”这一问题进行学习讨论。连长在会上说:“这次战斗我们没有完成好上级交给的任务,主要责任在我,我们没有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学到家。我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大家就干起来了,而且像一窝一窝出巢的马蜂,乱哄哄地飞一大片,这不是我们人民解放军的战斗作风。同志们想一想,各自找各自的仇人,这不成了打冤家吗?俗话说:‘单线难织布,独木不成林。’如果我们全连攥成一个拳头砸向敌人,那么,这次战斗就不会让叛匪们跑掉的。”
指导员说:“同志们,你报谁的仇?光报自己的仇吗?如果这样我们人民战士的眼光就太短浅了!你即便是打死了你的仇人,还有很多土司头人,还有西藏反动的农奴主,他们会让你自由吗?他们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仇敌吗?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农奴主、土司头人不彻底打倒,藏区的所有农奴就得不到彻底的解放,我们的心里要想着所有的穷人。扫尽天上的乌云,雪山草原才会处处都有温暖啊!”
连长和指导员与战士们谈起旧社会穷人为什么受苦受难,他们流下伤心的泪水;与战士们谈起叛匪分裂祖国的罪恶,他们捶打着胸脯充满愤懑和仇恨;与战士们谈起平叛以后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的远景,他们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经过总结、教育,大大激发了干部战士的阶级仇恨,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加强军事训练,苦练杀敌本领,为后来的战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