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副刊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走于历史和文化艺术间的品味
——读《舌尖上的品读——鸡西冷面》有感
● 张联芹

炎炎夏日,《舌尖上的品读——鸡西冷面》似一阵清风拂过心底,身心也变得舒爽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记住的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个地方的“品味”,这种来自于舌尖上的记忆是刻骨而又深邃难忘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吃食,可这种源自民间又贯穿历史厚重的文化艺术品味却是鸡西所特有的。火伞高张的季节,鸡西冷面的清爽沁人心脾,让人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也品味了一场文学盛宴。

《舌尖上的品读——鸡西冷面》从四个方面入手,对鸡西冷面做了全面而细致的介绍。其中,“鸡西冷面总论”中,讲述了鸡西冷面的由来、变革、翻新和演变。引经据典,融入历史的厚重和深邃情感,仿佛写的不是一种吃食,而是一段历史、一段人生!这种艺术氛围的营造不仅仅源自于鸡西冷面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更源自于对家乡深切的热爱。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鸡西冷面,那是家乡的味道!这种艺术氛围的营造不是海市蜃楼的虚化,它来源于一种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书中,不仅写出了鸡西冷面与朝鲜冷面的异同,还将历经多次翻新才渐次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鸡西冷面的营养价值介绍得十分清楚。

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美食的不断推出翻新,人们不再单纯满足于温饱,而将目光放在了“科学、营养、品位、高雅”上。鸡西冷面既是指“面”,又是指“菜”,是主食、副食的统一称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吃冷面离不开冷面菜”,我们先不说鸡西冷面的“面”是经过怎样的“精雕细琢”,也不说其做工的讲究,先随着编者来看一看这个“菜”。

“鸡西辣菜,凡常见的蔬菜、肉类和海鲜均可入菜,多达五十余种。天然食材、菜源丰富是鸡西辣菜的一个优越条件”。这一条,就足以打败天下所有美食,步入到“经典美食”的行列中。人们常说“药补不如食补”,既享了口福,又能强身健体,这样的美食真是世间少有!

如果单纯写一个地方的名吃,也许还不足以让人“心动”,《舌尖上的品读——鸡西冷面》中,写的不仅仅是鸡西的冷面,还写了鸡西人的性格和品格,更写了鸡西人的品位。穆棱河的葱郁、兴凯湖的碧波、乌苏里江的深邃、鸡西人的放歌……这些无不透出一种高雅和豪放。

如果,这里讲的鸡西冷面是一种美食的话,那么,它所经历的荣辱兴衰早已被历史定格成一幅旖旎画卷;如果,这里讲的鸡西冷面是一门文学艺术的话,那么,它必定熔铸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如果,这里讲的鸡西冷面是一门“时尚”的话,那么,它就是鸡西人的“代表与喉舌”。“冷面王子、辣菜皇后”的评选,不仅仅是新闻媒体人的心血和汗水,更是“理智与情感、情与理、是与非、品味与品位、历史与文化”之间的一场角逐和挑战。它是鸡西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鸡西人民掀起的一股“爱家乡,爱鸡西”之风。

《舌尖上的品读——鸡西冷面》讲的是一种文化,它让人想到很多。其中,不仅仅有乡愁,还有“人心和仁心”,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苦辣酸甜”。

《舌尖上的品读——鸡西冷面》讲的是鸡西人的故事,它不仅是鸡西人的骄傲,更是国人的骄傲。能将一种美食与家乡的发展建设连在一起,让人在品中思、思中悟、悟中学,这就够了。

无论是鸡西人,还是品尝过鸡西冷面的外乡人都对鸡西冷面有种莫名的心动,这种心动源自于一种热爱和厚重。

历史在发展,昨天已成为历史,而今天也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那么,在浩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民艺中,怎样将鸡西冷面发扬光大,让它立于历史文化的“风口浪尖”呢?只有“提档升级”!

为了监帮促大冷面改貌,助推树大冷面品牌,鸡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开展了对餐饮服务单位的帮扶工作。这种帮扶不是走马观花的心血来潮,而是一种亘古的、持久的“战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鸡西冷面这朵“艺苑奇葩”会越开越艳,不仅仅走出鸡西,还会更快地盛开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鸡西冷面的身影,有中华文化的地方就会有鸡西冷面的传承、更新和繁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要闻
   第4版:副刊
阳光的恩赐
荷花
游走于历史和文化艺术间的品味
注销公告
登报作废
遗失声明
联系方式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