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0月14日四版)羊拉几场漂亮战
红坡战斗之前,六连的装备很差,连排干部用的都是“普简”手枪,班长们用的武器是汤姆式冲锋枪,机枪手用的是捷克式机枪,战士们用的是七九老步枪等。每次开会战士们都提意见要求换武器,都想用更好的武器。红坡打了胜仗后,六连的武器装备也陆续得到更新,和正规部队的一样了。连排干部换了五四式手枪,各班配备了转盘机枪、五六式冲锋枪和苏式步枪,鸟枪换炮了。
红坡战斗后,六连进驻德钦县城大营房,在进行战斗总结的同时,加强了党的剿匪政策学习,指导员再一次讲解了中央“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的平叛方针;传达了丽江军分区平叛作战的十项守则:对投诚、俘虏的叛乱武装一律不得杀害;不打骂、不侮辱、不搜俘虏腰包,不侵害叛属生命财产;对叛乱武装伤者予以治疗,死者依当地习惯安葬;一切缴获归公,不准个人和小单位私有;遵守当地民族风俗习惯,团结教育好民族上层;爱护民族兄弟,尊重地方干部,不侮辱,不蛮横,不耍态度;买卖公平,不强买,不损害群众利益,有事和他们商量处理,共同解决,说话要和蔼,不耍态度;学习民族语言,宣传党的政策,人人做好事,个个交朋友;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歧视讽刺信教人员;保护寺庙,不经同意不住经堂,不干涉正常宗教活动。
指导员作了政治动员后,连队组织指战员进行讨论:怎样正确认识党的平叛方针政策?如何在平叛战斗中执行好平叛作战的十项守则?经过学习讨论,全连指战员对平叛的方针政策有了深入和具体的了解,士气高涨,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认真执行党的平叛政策和平叛作战十项守则,在平叛战斗中严格要求自己,一切行动听指挥,英勇作战,杀敌立功,争取做个好战士……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六连主要在最艰苦的羊拉一带平叛,干部战士都以能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作战而感到光荣。羊拉地处德钦县东北部,地广人稀,居住十分分散。羊拉区有甲功、规吾、羊拉、茂顶、角贡、里各顶、里农、鲁农、苏鲁、斯木顶、南仁、散永存等48个自然村。叛匪凭借人熟地熟的优势,每次都以小股偷袭之后,不是逃到山沟里、森林里躲起来,就是跑到偏远村庄里藏起来,与我军玩起“捉迷藏”的把戏,我军则采取反游击的战略战术,与叛匪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六连在平息叛乱的5年中,走遍了羊拉的山山水水,对羊拉的地形了如指掌,在羊拉打了不少胜仗。
大烟筒地区战斗
1956年3月中旬,叛首扎西格都、扎西都吉带领叛乱武装44人,于3月16日偷渡金沙江,窜入德钦县奔子栏以北的羊拉南仁、茂顶之间活动,煽动叛乱。
3月17日,边防第一团获悉后,立马作出战斗部署。命令驻南仁、茂顶的二连、三连、驻阿东的六连一个排和县脱产民兵,组成八个战斗小分队,分别由南仁、茂顶、阿东等地出发,向叛乱武装活动的大烟筒一带地区包围清剿。同时控制了叛乱武装可能逃窜的道路、雪山垭口。还发动了200名民兵和群众参与搜索。从3月17日至29日,在13天的清剿中,击毙叛乱武装9名,伤5名,俘23名,被友邻歼7名,全歼了叛乱武装。缴获步枪19支,手榴弹2枚,子弹250发。进剿部队无一伤亡。
追击叛匪夺牛群
1957年7月中旬,匪首吉如松、桑树林手下的叛匪们抢走了升平镇、阿东、雾浓顶等地老百姓在雪山牧场上的五六百头牛(这个数字在一些历史资料和对老兵们采访时说法不一,有说三四百头的,有说五六百头的,也有说七百头的),经羊拉赶往西藏芒康。
团部先是命令二连追击,二连从德钦大营房出发,追击掠走老百姓牛群的匪徒,在日宗拉卡被叛匪阻击,叛匪居高临下,以英制“刘易斯”机枪、冲锋枪、步枪、火枪等各种武器像雨点般扫射下来,处于山下陡峭的山地上的二连难以展开火力,被动挨打,死伤数人,无法攻上去,撤了回来。德钦属于高原气候,严寒缺氧,从内地来的解放军战士普遍不适应气候,高原反应影响体力,影响战斗力。
团里又命令六连从阿东出发追击敌人。在接近日宗拉卡时,六连连长吸取二连的教训,改变打法,用一小部分兵力从正面牵制、迷惑敌人,大部队迂回到敌人右侧,出其不意,发起攻击,敌人见势不妙,拔腿就逃。一路上六连的指战员们忍饥挨饿,追赶夺走牛群的叛匪。在追击匪徒的过程中,在羊拉的依姆、茂顶、雅日岗等地与叛匪多次交火。
一路上土匪杀吃了不少牛,六连一直追到西藏芒康境内一个叫娘贡的地方,只见那里漫山遍野都是牛群。“哒哒哒……”前方的战士再次开火,机枪、冲锋枪、步枪火舌飞舞,紧紧地咬住了赶牛的叛匪。在我军猛烈的火力攻击下,叛匪们丢下牛群往山上逃窜。
在敌人不间断地放冷枪的情况下,六连把山上的牛群全部赶了回来,里面掺杂了不少芒康牧民的牛,后来有西藏的牧民来认领他们的牛。六连把德钦几个村的牛群全部追回还给老百姓时,牧民们竖起大拇指称赞解放军好!
与敌周旋二十七天
1957年六连奉命到羊拉剿匪,从驻地阿东出发,翻越海拔5220多米的甲午雪山后,兵分两路:指导员王凤朝率领一排往甲功方向前进,连长李国忠和副连长此称都吉率领二、三排往茂顶方向进军。两支队伍分别转战于羊拉地区,在立日贡、甲功、杜拉顶、茂顶、规吾、南仁、衣木农、丁拉等十几个地方与敌周旋二十七天,在茂顶、南仁、规吾等地与敌交火多次。
狡猾的敌人化整为零,在大山密林里东躲西藏,放一阵冷枪后,逃之夭夭,想把我们拖垮、饿死在大山中。六连指战员在雪山峡谷中与敌周旋,翻雪山,涉急流,风餐露宿,篝火取暖,冰雪解渴,野菜充饥,历经了千辛万苦。发现敌情追击作战时,部队长途跋涉,昼夜兼程,穷追不舍;在叛匪躲藏起来的搜剿作战中,部队钻密林,攀峭壁,搜岩洞,逐山、逐林、逐洞、逐壑地反复搜剿,与敌人斗智斗勇;在战斗中,枪声就是命令,哪里有枪声,就向那里靠拢,在连队中形成班排互相支援、团结协作,全连一股绳的战斗气氛。
这次出征的指战员们每人只带有三天的干粮,而追击敌人历经了近一个月,缺粮断粮,每天只能吃到一顿饭。当地的老百姓也很缺粮食,部队很少能买得到粮食吃。还好,部队能从老百姓那里买得到牦牛,还可以吃得到牦牛肉,不至于饿死。不过,没有盐巴的牦牛肉是不那么好吃的,再加上连着吃了几天就吃腻了,见了牦牛肉就恶心。但是,为了行军打仗硬着头皮也要吃饱肚子。后来,从老百姓手里买到了一点青稞,没有条件磨成糌粑,直接煮着吃。
部队到村里时,有的村子里老百姓家的门是敞开着的,可是家里没有一个人,每家每户的仓库里都有粮食,有糌粑和酥油,还有当地比金子还珍贵的盐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一铁的纪律已经成为这个藏族连队干部战士的自觉行动,他们对老百姓的东西秋毫无犯,干部战士经受了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老百姓在家时,你拿钱买东西是可以的。但是,老百姓不在家,你放上钢银(袁大头)拿走东西是不行的。因为,年初的一次进剿中,兄弟部队断粮,在老百姓的家里拿了粮食,如数付钱,把钱放在了屋里。后来老百姓告到了县里,说解放军偷了粮食。原来,部队放下的“袁大头”不翼而飞,被人拿走,主人没有得到。为此,团首长还受了处分。从此以后,团部命令:只要老百姓不在家,东西一律不准动,放下银元也不行。
爬高山,穿密林,钻刺蓬,指战员们的衣服都烂了,许多战士的衣服穿成背心,裤子穿成裤衩,鞋子更费,走破了,走烂了,有的战士用牛皮做成简易的拖鞋穿起来,有的战士干脆用破布包着脚行军。
六连指战员们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与敌周旋二十七天,战斗9次,毙敌18人,伤敌10人,俘敌5人;缴获长短枪15支,子弹389发,骡马19匹、牦牛97头。
六连四班长白登吉层、副班长此里纳瓦、战士吉称等三人壮烈牺牲,数人受伤。
这次战斗几乎都是与敌人的暗哨和散兵接触,叛匪为了保存实力,主力始终不与我正面交战、恋战。几次战斗虽然没有能够消灭吉如松和桑树林的主力,只是消灭了一小部分,但也削弱了他们的力量,使得这两个叛首到处逃窜,狼狈不堪。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