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帮助家长们时,我们会经常说:“要多跟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多进行赏识教育。”
有专家说: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这里提到了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为什么要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呢?如果家长对孩子并不了解,一味的夸奖孩子,动不动就用“很好、乖、棒极了”等词语来夸奖孩子,哪怕做得再糟糕也会得到一个“不错”的表扬,这就会把孩子引入到一个不能分辨好坏,自以为是,逞强好胜的恶性循环中。
我们家长在赞扬孩子的时候,应该不断的提出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太高,应该切合实际,当目标过高,会让孩子在一次次失败中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无优点可赏识。因此我们在定目标时一定要考量左右,切合实际,一步一个台阶,鼓励孩子去超越,当孩子不能超越时,家长再适当的加以指导,和他一起战胜困难,让孩子懂得,有所收获要付出努力和代价。
因而我们的赏识教育是赏识那些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进步,是激励和赞赏的结合,激励要放在克服困难之前,赞赏应该放在克服困难之后。
此外,针对孩子所处环境,孩子所结交的朋友,以及孩子的同学等,家长应该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家长要适当的赞扬别人,让孩子知道别人也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养成孩子能够看到别人长处的习惯,才能让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同时让孩子在赏识中,认识不足,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在自信中勇于面对,进而实现超越。
适当的赏识教育会使孩子心胸宽阔、超越挫折、超越自己。
过度的鼓励和表扬,失败的赏识教育会使孩子一般都接受不了批评,往往很多家长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会有意去替他开脱,就会滋长他们的骄娇之气和心灵的脆弱,会使他们对于自己的失败总有推托的理由,不能面对挫折,不能面对自己,更不能面对失败,这种氛围下教育出来的孩子一般会在成绩面前虚荣、骄傲;在失败面前脆弱、自卑;在困难面前退缩,没有责任心;在集体中经常表现为心胸狭窄、爱嫉妒,搞不好群体关系。
任何一种行为方式,都有着其两面性,当我们拿捏不准,极左极右时都会让我们原本好的愿望不能得到实现,甚至出现背道而驰的结果。赏识教育亦如此,作为家长要学会赏识,应该学会如何去爱。
(文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