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再难也有我们陪着你
这位老人有69个“儿女”
央金拉姆 和建芸 和启光
▲ 村民一口水、 一口饭、一勺药的照顾老人。

12月中旬,伴着冬日暖阳,记者走进维西县永春乡美光村,眼前的美光可谓是村如其名,美得像一幅铺展在人间的多彩画卷。郁郁葱葱的森林从村口延伸到山尖,透白的新楼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地周围,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淳朴、善良,他们用真诚践行的感人故事温暖了寒冬,也为多彩画卷添上锦绣之笔。

“六十一老人虽然走了,但他是我们所有村民的亲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维西县永春乡美光村施各上原村民小组组长蜂文浩双眼噙满泪水,讲述起曾经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温暖故事。

相互帮衬 生活再难我们一起度过

施各上村民小组是美光村的一个边远贫困的傈僳族山寨,居住着20户69口人。过去,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也不具备发展产业的条件,老百姓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穷苦日子。今年74岁的已故“五保”老人六十一是该组的村民。因患有先天性聋哑,加之体弱多病,在当时缺衣少粮的年代,可想而知老人的生活有多艰难。“以前我们都很穷,自己家的温饱都难解决,想帮他也帮不了,他只能靠国家救助和捡拾烂苹果等为生,生活过得很艰辛,看着特别心酸。”蜂文浩无奈地说。

俗话说:“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为你开了另一扇窗”。令人欣喜的是,六十一老人从小就对木匠活有着独特的天赋,他时常一个人,一股劲地认真钻研,反复推敲,渐渐地,他成为当地制作木制用具的一把好手。由于他擅长做桌子、凳子和背松针使用的背架等,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六师傅”,他制作的木制用具也在十里八村颇有名气。

“六师傅帮村民做木制用具从来都不拿钱,当时,他帮我做桌椅,我就送给他衣物和吃的作为交换,在过去艰难的日子里,我们就是这样相互帮衬着走过来的。”蜂文浩望着已经用了十多年的板凳深有感触地说。

六十一老人除了免费帮村民做桌椅板凳,他还把小组里的村民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总是热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我们也视他为亲人,村民小组里每次办红白喜事,我们都把他最爱吃的、最好吃的、最多的一份留给他。”蜂文浩说。

2017年6月,当地党委、政府要为施各上村民小组建设活动场所,可是由于村里没有平整的土地,一时间选址难的问题困扰着蜂文浩等小组干部。正在大家为难的时候,六十一老人提出,要无偿地让出宅基地给村民建设活动场所。“当时,村民们都一致认为,六师傅都能够主动让出宅基地建村民活动场所,以后我们大家一定要照顾好他,给他养老送终。”蜂文忠再三说。

病了痛了 我们照顾您

2010年7月,当时67岁的六十一老人因年老体衰,加之身有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这对于一个孤寡老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尽管六十一老人有国家发放的“五保户”救助资金,但还是需要有人照顾。

有一天,小组干部蜂文浩路过六十一老人的住处,透过窗子发现,他盖着棉被蜷缩在床上,两眼无助地向上望着,此情此景,让蜂文浩一阵酸楚。作为村民小组干部,在自己离婚,家里有一个卧病在床的母亲和一个刚满月的女儿需要照顾的前提下,他坚持把六十一老人也接到家里照顾。他对老人说:“六师傅,从今以后,我来照顾你。”就这样,蜂文浩一人承担起照顾母亲、六师傅和抚养刚满月的女儿的重担,他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农忙时,蜂文浩会提前把饭做好,热在锅里,让母亲和六十一老人能够随时吃上一口热饭。“虽然我家里也不富裕,但我作为村民小组长,有义务照顾他,让他好好活下去。”蜂文浩说。

看到蜂文浩如此艰辛,蜂文忠作为村民小组会计,也主动提出照顾六十一老人。从2012年11月起,蜂文忠经常徒步穿梭在来回10公里的山路上,照顾六十一老人。他总说:“六师傅身有残疾,又上了年纪,更不容易。他从没把我们当外人,我们也当他是亲人,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照顾他。”

蜂文浩、蜂文忠不辞辛苦照顾六十一老人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村民,他们也自发前来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老人房屋漏雨,他们就帮老人修缮房顶;老人生病,他们就迅速去医院给老人抓药;老人没柴烧,他们便主动上山给老人砍柴;老人没吃的,他们就将自家口粮分给老人……

在大家的照顾下,老人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慢慢地也能下床走路了。正是细微之处见精神,村民们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温暖给老人送上最真诚的关怀。

六师傅您别怕 我们一直都在

每个月的1号是施各上村民小组的卫生活动日,今年的9月1日那天,正当村民在打扫环境卫生时,六十一老人也比划着要参加。考虑到老人身体不好,村民们都劝他休息,可他就是闲不住,陪着大伙儿一直干到天黑。当天晚上,蜂文荣将六十一老人接到家中,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吃着炖好的木瓜鸡,有说有笑。突然,老人晕倒了,蜂文荣立马将老人抱在床上,快速联系村医给老人治病,可是几个小时过去了,老人的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恶化了。

9月3日,村民小组干部蜂文忠和蜂文浩召集村民召开群众大会,商量如何照顾六十一老人。全村20户村民都表示:“哪怕暂时把农活丢在一边都要照顾好老人”。随后,全组20户69名村民齐上阵,分成4个组,一个组5户村民,轮流24小时照顾老人,不分白天黑夜,都要陪伴在老人身边。端屎接尿、做饭喂饭、洗衣洗被、擦洗身子和开支情况等都要一一记录在册,如果两组交接时间迟到或是不参加照顾老人的都要接受罚款处理。

为满足照顾六十一老人期间的伙食费用,村民们自发将自家食物拿到老人家中。你家一只鸡、我家一只鸭;你家一袋米、我家一袋面……就这样,有效解决了老人和村民的吃饭问题。

施各上村民小组村民的爱心之举,感动了周边乡邻,一些村民自发来到六十一老人家中看望他。有的村民去乡里赶集,也不忘给他买点爱吃的方便面、花生牛奶等,还有的村民来到六十一老人家中帮忙做家务,陪他聊天解闷……据蜂文浩介绍,前来探望六十一的附近村民最多的时候超过40人。

让我们再送您最后一程

10月5日,对施各上69位村民来说,是一个悲伤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六十一老人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为妥善料理好六十一老人的后事,美光村“三委”向永春乡党委政府申请到了3000元资金和600公斤大米,施各上村民小组全体村民忙前忙后为老人送终。入土为安那一刻,村民们都哭了,因为村民们和六十一老人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心里满满都是对老人的不舍。“六师傅虽然走了,但只要我们一走进活动场就会想起他,一看到家中的桌椅板凳也会记起他。” 蜂文浩说。

“发生在施各上村民小组的感人事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老百姓知恩、感恩的精神,不断激发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李树雄说。

编后:《孟子·梁惠王上》一文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指的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美光村施各上村民小组的69位村民虽然都是普通人,他们的生活条件甚至比不上基层的大多数人,但他们坚持义务照顾“五保”老人六十一的事迹就是这一思想的完美诠释。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这样的正能量值得我们大力点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要闻
   第4版:副刊
香格里拉市:聚焦产业发展 全面消除贫困
巡 视 公 告
巡 视 公 告
确保全州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我州又一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这位老人有69个“儿女”
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