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直径大小和化学成分有关。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飘尘,它可被人吸入,其中直径在0.5~5gm的飘尘可以直接到达肺细胞而沉积。有的飘尘表面还吸附着许多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甚至携带着致癌物质,对人体危害更大。
在干净的大气中,恒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的空气中微小污染物与人类健康的调查结果表明,死于肺癌的城市居民中有1/5的人是吸入了空气中的微小污染物颗粒所致,这些威力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小颗粒存在于汽车尾气和其他污染物中,可以被人体吸入到肺部,增加患肺气肿、肺癌或心脏疾病的危险。
室内颗粒状污染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室内人员、生产和环境的危害。颗粒状污染物粒径小,在空气中不易沉降。也难以被捕集,造成长期空气污染。同时易于随空气吸人人的呼吸道深部;而且颗粒状污染物粒径小。不仅其化学活性增大,其表面活性也增大(由于单位质量的表面积增大),加剧了人体生理效应的发生与发展。
例如,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它们又可分为反应物和非反应物,前者不稳定,在大气环境中常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者作催化剂促进其他污染物之间的反应,后者则不发生反应或反应速度缓慢。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以及许多不同寿命的活性中间物如等。
再者,颗粒状污染物的表面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液体以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使它成为其它污染物质的媒介物,加剧对人体的危害。为防止人们吸入更多的颗粒污染物,可以适当改善交通设施,多走路、少开车,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以减少颗粒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和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