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民族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民族文化

第3版
综合信息
 
标题导航
  2018年3月2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字史书——苗绣
◇王庆媛
平绣。
锡绣。
破线绣。
打籽绣。

有人说,苗族服饰是戴在头上的礼记,穿在身上的史诗,披在肩上的文化,而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苗绣。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绣被世人公认为是最精美的刺绣艺术之一。

苗绣没有绣谱,于是见山绣山,见水绣水,见花绣花,见鸟绣鸟,这是苗族同胞“道法自然”的朴素哲学。苗绣是苗家人的“奢侈品”,每一针,都是历史的针脚;每一线,都是苗家女子的生命体验。据说,苗绣手艺要从织布开始,随后完成开启织口,引纬,打紧,染布,绣花等整套工序,缝制一套苗族的衣服往往需要一年以上。

苗族里面流行这样一句俗话,叫“人比人,花比花”。所谓“人比人”,是指比歌舞;而“花比花”则是指服饰上的织绣染。苗族的姑娘们从七八岁起,就开始学习挑花刺绣,到了十四五岁,就已掌握了相当成熟的技术。传授方式一般都是母教女,姐教妹和互相学习,没有拜师学徒的习惯。

苗绣画幅上以优美的水波纹、起伏的山脉纹、太阳星芒纹、蝴蝶纹、花蒂鸟兽等来表达民族迁徙、生命崇拜、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的意蕴,再现卓绝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

苗绣的刺绣针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在制作时最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所谓对称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论图形、色彩、空间,都完全要求对称;所谓充实美,就是整个绣品不留空白;所谓艳丽美,就是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亮夺目。刺绣的图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表现苗族创世神话和传说,从而形成苗绣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刺绣特色。

平绣是苗族刺绣中广泛运用的技法,常与剪纸结合在一起,针脚排列均匀,纹路平整光滑。贵州施洞张秀眉图绣片就大量运用了平绣技艺。张秀眉为清代黔东南苗族反清起义的首领,起义失败后被杀。在苗绣中,张秀眉被描绘成英勇无敌的盖世英雄形象。

破线绣又称剖线绣,先将丝线分剖成几根乃至十余根细线,绣品极为平滑细腻、华丽精美,以贵州黔东南地区施洞的破线绣最为代表性,工艺精湛,文化寓意颇深。展馆中展示的贵州施洞蝴蝶妈妈图、贵州施洞求子图、贵州施洞姜央造人图等绣片都运用了破线绣工艺,其每副绣片都有着自己传奇的故事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锡绣是苗族刺绣中最具特色的技法,制作时先以挑花勾画底纹,再用特制的锡箔剪成大约2毫米的箔条,卷边后钉在绣布上,耗时耗力,形成黑底银花的绣片,堪称绣苑奇葩,这种刺绣细腻典雅,属格调高雅的观赏绣。2006年锡绣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缠绣又称绕线绣或绞线锁绣,马尾绣也是其绣种之一。台江字纹绣片苗绣上的“字”,至今无人能解,留给后人的是一片谜团,充满神秘感。线条富有浮雕效果,图纹清晰,富丽多姿。

挑花又称数纱绣,是苗绣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绣法。不用画样,仅凭挑花人胸有成竹的纹样,依绣布的经纬线计算运针。挑花的手法多种多样,有单面挑、双面挑,有素色挑花、彩色丝线挑花。造型结构工整、对称,图案富于节奏感和几何韵味。

茧片绣又称“板丝绣”,因刺绣时所用的绣面底衬材料“板丝”而得名,针法和技法大多采用平绣。“板丝”的制作方法是:将蚕放在一块宽大的平木板上,让蚕在木板上均匀来回吐丝,蚕丝将木板覆盖后揭下蚕丝压平后成为“板丝”。 将染色后的板丝覆在绣布表面作为底衬,再在上面进行刺绣,称为“板丝绣”。现在只有极少的一些地方还保留这种古老的技法,比如贵州的榕江和三都。而且,每年只有一季制作板丝。茧片绣品,古朴而稀少。除此之外还有贵州榕江双凤朝阳纹绣片、丹寨龙纹绣片都运用了此项技艺。

打籽绣苗族传统刺绣技法。流行于台江、施秉等县的苗族地区。是将彩色丝线一分为二,针从绣底向绣面刺上来后,用针在线上来回绕两圈,然后再刺下去,形成丝线结,针针如此,每绣一针,丝线就在面上卷结成一个圆籽,即为“打籽”;一个个小圆籽由外到内将图案轮廓内充满,则形成花饰。这种技法特点是绣品质感强,经久耐磨,图案相对稳定。

用金属线或金属细条与丝线一起进行刺绣称之为金银线绣,有的用金属箔为图案框边。构成的图案十分耀眼。在贵州主要生活在黎平、从江、榕江一带的苗族和部分侗族流行使用这一技法。

苗绣艺术博大精深,自成一派,自然美与人文美浑然一体,如同和谐美妙的景色。苗女巧夺天工,针线的穿梭承载着苗族的历史,苗族的文化。以美丽面对人生,璀璨的苗绣背后是苗族人对家园的眷恋、对生活的喜悦、对生命的热爱,苗绣,引领我们完成一段关于一个民族的人文之旅。苗绣带给我们关于传统与现代,关于文化与传承,关于人与自然的静谧思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民族文化
   第3版:综合信息
   第4版:旅游
德钦县阿东河一级水电站增效扩容工程招标公告
遗失声明
注销公告
宋词里的春光
相聚在兰亭的那个春天
梁启超的怪脾气
无字史书——苗绣
红彤彤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