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清洁中,厨房的清洁卫生占主导地位,厨房的清洁卫生包括:食品卫生、炊餐具卫生、存储卫生、个人卫生、厨房环境卫生和厨具卫生。厨房的卫生与否和人的健康有很大关系,俗话说“病从口入”,这里的“病”就是指被污染了的食品,对人健康的影响。
做好厨房卫生应从下述几方面着手: 1、经常保持厨房内外的环境卫生,注意通风换气,及时清扫污物垃圾。若厨房门窗是直接通向户外,要注意随时关好门窗及纱门和纱窗,保障安全。 2,厨房家具、炊具、餐具要经常清洗、消毒。3、各种调料、鲜菜、鲜肉要妥善存放,防止串味变质 。4、剩饭、剩菜应放在通风阴凉处,不要存放时间过长,米袋、面袋要注意防潮,食用前要重新加热烧透。5、厨房要保持清洁、干爽,不能湿气太重。6、要经常开门通风,采光纳气。为了空气流通,除了安排抽油烟机外,还需加装排风扇,这可加速空气流通,这样还可降低厨房的温度。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塑料容器
水杯、矿泉水桶、塑料餐具、饮料瓶,这些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或被加热或被长期重复使用。殊不知,这些生活习惯隐含着致命的“杀机”,而玄机就隐藏在塑料瓶底的数字中。重复使用塑料瓶装水、酱油、食用油、醋等非常普遍,为了节约而重复使用,且认为这种塑料瓶洗干净后就很安全了,并不清楚塑料瓶隐含的毒性。在超市内,部分桶装牛奶、果汁、矿泉水等饮料的塑料瓶底三角形里面的数字为“1”。而桶装食用油底部三角形里面的数字为"1"或"2",且三角形下方有“PET”或“PETE”字样。化妆品塑料瓶底的数字大多数为“2”,并标有“HDPE”字样。部分速食方便面的塑料包装底部三角形数字为“5”。塑料旅行杯、桶装矿泉水底部大多标示为“7”。在酒水专区,桶装白酒的种类非常多,桶上均贴有产品的商标,但塑料桶底没有任何标识。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用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饮料瓶不宜再使用。
HDPE(高密度聚乙烯):在各种半透明、不透明的塑料容器上被广泛地使用,手感较厚。常用于:白色药瓶、不透明洗发水瓶、酸奶瓶、口香糖瓶等。优点:较耐各种腐蚀性溶液,多被用在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等。注意:盛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瓶子可在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洗不干净,残留的物质会变成细菌的温床,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PVC(聚氯乙烯):圆的PVC瓶底部为一条线,这是与宝特瓶的差别所在。这种材质只能耐热 81℃,高温时易产生有害物质,目前已经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上。常用于:雨衣。注意:若是有盛食物的容器使用PVC材质,最好不要购买。
LDPE(低密度聚乙烯):多用于塑料膜等用具上,不宜作为饮料容器。常用于:保鲜膜、塑料膜、牙膏或洗面乳的软管包装。优点:延展性佳,在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注意: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PP(聚丙烯):PP的硬度较高,且表面有光泽。常用于:一次性果汁、饮料杯、塑料餐盘。 优点:透气性佳,耐热温度可达167℃,是最轻的塑料容器。
注意:若温度过高,仍会有对人体不好的气体扩散出来。
PS(聚苯乙烯):分为发泡及未发泡两类,发泡即是一般常见的保丽龙器具,未发泡的如酸奶瓶。未发泡的轻折就有白痕出现,通常用手可以撕裂。常用于:冰品容器、快餐盒、方便面桶。优点:耐热性好,常用来装高温食品,如碗装泡面;抗寒性佳,各种刨冰也爱用此容器。注意:若PS遇强酸、强碱性物质时,会产生有害物质,使用PS器具时要小心,勿装酸性或碱性食品。
PC(聚苯乙烯):目前最常见的水杯材质,很多百货公司、汽车厂家都用这样材质的水杯当做赠品。常用于:太空杯、奶瓶。优点:透明、耐摔,被大量使用。
(和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