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边防开展清明节祭英烈活动
松柏苍翠,献花含情,缅怀英烈,永铸忠诚。4月3日上午,云南省普洱市公安边防支队官兵到思普革命老区纪念园开展祭英烈活动,追思英烈足迹,缅怀英烈功绩,增强爱国热情。
活动中,该支队官兵怀着崇敬的心情,整装列队,肃立在刻写着“思普革命老区纪念碑”前,敬献鲜花,脱帽默哀,鞠躬致敬,重温入党誓词,聆听英烈们的英雄事迹,追溯英烈们的奋斗历程,表达对革命英烈无限的崇敬和缅怀。
据了解,该支队各基层单位还组织官兵到驻地烈士陵园、英雄纪念广场、革命纪念馆等场所,通过扫墓献花、瞻仰默哀、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开展祭奠活动。同时,官兵们还通过国家公祭网、中华英烈网、公安边防英模网英烈祭奠专区等主题网站,通过网上献花、留言、发表祭文等多种形式,祭奠英烈英灵。
官兵纷纷表示,将继承和发扬革命英烈的光荣传统,学习革命英烈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和促进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缅边境首个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正式运行
150吨泰国冻鸡经澜沧江-湄公河水道行驶两天后,于30日到达景洪港关累码头并完成入关,标志着中缅边境首个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正式运行。
据了解,冻鸡从泰国清盛启运后,途中集装箱内温度保持在零下18摄氏度,入关后移送关累码头指定冻库。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对这批货物进行了联合查验。随后,这批冻鸡将陆续通过全程冷链物流运往中国国内市场。
勐腊县县长、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岩拉介绍,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项目,也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一个重要项目,有望充分释放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水道优势,有效适应中老缅泰日益增长的经贸合作需求。关累将抓住机遇,推动口岸服务升级,着力发展国际水港经济。
据介绍,景洪港关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预计每年肉类进口能力为15万吨。查验区占地约2万平方米,设有集装箱和货物的查验操作升降平台,实现冷链查验和储存一体化,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进口冻肉类产品有序进入中国市场。
云南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目前,全省各地进入农事用火高峰、入山旅游高峰,加之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接踵而至,全省森林防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将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灾前防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据了解,自去年12月1日进入森林防火期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35起,受害森林面积275.76公顷,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增加。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森林防火期以来,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共向有关州市发布了58期高森林火险天气警报,特别是进入2月以来,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大风天气明显增加。丽江、大理、昆明、楚雄、玉溪、曲靖、昭通、保山、临沧、红河、普洱等地先后出现4级以上高火险天气警报,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
当前,云南省正进一步强化火源管控。严格执行5项100%的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特别是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实行封山管理。督促各地落实管控责任人,全面从严管控野外生产生活用火,加快推进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建设和运用,加强和落实巡山护林人员的管护责任。要求各地配备护林员、划定巡护区域、增加巡查巡护力量、增设防火检查站、落实特殊人群监护责任,重点突出乡村农事用火监管及重点部位、敏感地区、坟山墓地野外火源管理。昆明市、玉溪市等地区组织森林公安、林业干部、护林员对重点林区采取增人、增哨卡、增加巡逻时间等措施,实施禁火管理,严厉处罚违规用火人员。丽江市、大理州及时清理重点林区、景区公路两旁可燃物,开设防火隔离带,有效加强野外火源管控。
与此同时,省级森林防火部门还派出32个督查组,对65个重点火险县及森林防火重点单位进行了明察暗访。各地组织森林防火部门、森林公安组成督察组和防火宣传组,深入城市面山、重点火源管控区、风景名胜区进行武装巡护。加强对各州市及重点火险县(市区)等分类指导,盯住森林高火险地区和卫星热点多发区,严防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
(来源: 云南日报)
宜良九乡举办“猎神节”
近日,宜良县九乡乡第七届“猎神节”在九乡乡德马社区对角村小组举行。
本届“猎神节”以“祭猎神·摔跤斗牛汇·弘扬民族文化·打造魅力九乡”为主题。在彝族传统民俗“祭猎神”活动现场,一群体型彪悍的彝族汉子头戴草帽,身披兽皮草裙,足登草鞋,肩扛刀叉、手提射弩、舞起长棍,在彝族毕摩的指引下向护佑他们祖祖辈辈的“猎神”表示敬意。活动期间,还开展了摔跤、斗牛、女子拔河、女子摔跤等项目。
据记载,九乡彝族“猎神节”已有数百年历史。节日期间,当地彝族群众举行祭猎神、祭密枝和送火神仪式,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幸福安康。
(来源: 云南日报)
蒙自乡村采摘游受热捧
连日来,蒙自市长桥海果桑庄园的优质果桑进入盛果采收期,大批游客慕名前来采摘购买,体验乡村采摘游的乐趣,高峰日入园人数超过1500人。
据了解,长桥海果桑庄园栽培的果桑是采用来自台湾的果桑品种进行嫁接培育的优质品种,果大味甜、品质上乘,经过近5年的种植,60多亩4000余株果桑已进入丰产挂果期,采收期可持续2个月。蒙自市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著名的水果之乡。近年来,通过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当地传统优势种植业基础,引进新品进行产业提升改造和推进乡村庄园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乡村旅游”的农业观光产业,田园观光游、乡村采摘游以及休闲农家乐已成为助力产业提质增效的特色旅游热门。 (来源: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