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市俄夺罗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养蜂增收——
用心酿造甜蜜生活
春季,地处碧罗雪山山巅的泸水市古登乡俄夺罗村自基小组养蜂基地里,80多个蜂箱在缓坡地呈阶梯状分布,周围绿树成荫、山花烂漫。
村民钱花益一大早就来到养蜂地,查看虫害、清理蜂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去年,我的蜂蜜卖了8000元。今年,估计会有1万多元。”钱花益说,他身体有残疾,干不了重活,一家3口一直靠低保过日子。2016年,卫宁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给了钱花益3个蜂箱,帮助他学养蜂。如今,钱花益有了20多个蜂箱,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俄夺罗有养蜂的传统,只是养法老旧、规模小、效益低。
几年前,俄夺罗村民和卫宁到一家专门从事养蜂的企业打工,聪明好学的他潜心学习,刻苦钻研技术,从蜂箱搬运工逐步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2016年,学有所成的他带着积蓄回乡创业。
经过多次考察,和卫宁将蜂箱所处区域确定在海拔2300米的地段,利用自己学到的先进养蜂技术,开始了当地人从来没有做过的育蜂产业。他培育的原生态、无公害的俄夺罗蜂蜜通过网络等渠道走出大山,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收入10多万元,引起了村民的关注。2016年,和卫宁成立了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给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送蜂箱、送技术,带领大伙一起开展高山养蜂业。
有了和卫宁的技术帮扶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做保障。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信心倍增,短短两年时间,俄夺罗17个村民小组有了7个养殖基地,加上散户养殖繁育的2700多个蜂箱,俄夺罗养蜂业迅猛发展,年产值从2016年的1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有收益,最低的一年收入八九千,高的达到8万多元。 (云南日报)
大姚推广现代节水农业
在今年的春耕备耕中,大姚县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现代节水农业,让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缓解农业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矛盾,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图为近日,金碧镇姜沙湾小组群众正在种植的滇红、金边食用玫瑰大田里铺设输水滴灌管。来源:云南日报 (张从华 摄)
洱源酸木瓜带来甜日子
3月29日,走进洱源县茈碧湖畔大庄村酸木瓜种植园,只见满山遍野开满了红彤彤的木瓜花,枝头挂满了嫩果,一阵阵扑鼻的香味随风飘扬。
洱源县家家户户种植酸木瓜,带动了增收。2017年,大庄村村民王志明带头组建了“洱源县云丰木瓜协会”,采取“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与木瓜种植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目前,协会已将酸木瓜种植扩展到了海口、碧云、牛街、三营等村,60多户协会会员种植木瓜200多亩,年产木瓜500多吨。
“洱源特别适合酸木瓜种植,这里生长的酸木瓜个大饱满,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市场认可度高,前景好。”看着满园的木瓜花,王志明信心满满。去年,王志明的20多亩、1000余株酸木瓜年产50余吨,创收10多万元。
酸木瓜种植大户杨吉海加入协会后,按照协会技术指导强化管理,发展酸木瓜15亩、800余株,年产酸木瓜30多吨。“仅2017年,在协会的帮助下,单木瓜就收入10多万元。看来,加入协会发展酸木瓜产业的路子是走对了!”杨吉海高兴地说。
在大庄村,像王志明、杨吉海靠酸木瓜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依托酸木瓜,很多人家盖起了小楼、开起了小汽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如今,“种酸木瓜挣大钱”已成为农民众所周知的道理,酸木瓜产业也成为洱源县响当当的特色产业。
“我们家种了四五亩的酸木瓜,每年都要采摘十几吨。每当酸木瓜成熟时,三四个商家争着来收购,但我们还是卖给云丰木瓜协会。协会与下关、昆明等地水果商贩建立了关系,在定价等方面绝不会让我们吃亏。”说起加入云丰木瓜协会的好处,协会会员马翠华滔滔不绝。协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方向,让像马翠华这样的果农受益匪浅。
酸木瓜既为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抱团、规模化的发展也为当地汇聚了更多的人气,更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现在是赏木瓜花,再过几个月,花期结束,全村1200多亩木瓜林都挂了果,那景象非常壮观。”王志明打算将田园建成景区,把农家建成客舍,以旅助农、以农兴旅,把酸木瓜做成大产业,做成农民致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大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