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8年4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攻坚不畏难 脱贫有奔头
——傈僳族特色村建设项目助推耶起哭脱贫小记
● 李玉聪

沿着永春河支流一个逼仄的峡谷上去约七八公里,在一处陡坡上坐落着一个名叫“耶起哭”的村庄,这里的群众依靠民族特色村建设项目,修通了通组公路,发展了特色产业,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快速列车。

终结不通路的历史

耶起哭,傈僳语意为悬崖上的山洞,隶属维西县攀天阁乡新华村,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村寨。多年来,由于村落所处位置特殊,耶起哭群众要从接近60度的陡坡上进出村寨,“背着物资朝天爬”是当地群众出行的真时写照。没有公路不仅给耶起哭群众的出行带来不便,也制约着全村的经济发展。截至2017年,全村78户309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53户204人,是有名的贫困村。为了实现全面脱贫,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的目标,在省、州民委的支持下,维西县民族宗教局和攀天阁乡党委政府将耶起哭列为2017年民族特色村建设项目点,助力耶起哭改变落后的面貌,早日脱贫摘帽。

要想推进民族特色村项目建设,首先要解决路的问题。面对这么高的陡坡,修路谈何容易?从开挖到通车,2.7公里的通组公路,几经反复,边挖边塌,边塌边挖,仅支砌、浇灌档墙就达2600多立方米。乡政府多渠道筹措整合资金,终于将耶起哭的通组公路(毛路)修到了村尾,结束了当地群众人背马驮的历史。

干群一心改善人居环境

虽然公路修通了,但对于一个在陡坡上并且居住紧密的村寨来说,物资运达各家各户,还存在很大困难。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耶起哭的交通和居住环境,村“三委”召开群众大会,决定再修建3条村内通车道路。这一决定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16户群众在没有索要一分赔偿款的情况下,主动让出房屋、畜圈,为修路提供方便。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完成了村内主干道的修建,并实施了近2000平方米的村内道路硬化。通了路,民族特色村建设所需的砖瓦、水泥、砂石等物资终于可以就近下到村民家里,极大节省了建设成本和时间,群众建设积极性高涨,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78户住房改造建设。

迈上发展快车道

公路修通了、村内道路硬化了、房屋也修缮了,耶起哭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也提振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为了切实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村“三委”结合耶起哭的实际情况,动员群众大力发展药材产业,目前,耶起哭78户群众共种植286亩当归、160亩秦艽、25亩党参和47亩魔芋,78户群众中有76户还户均种植了0.1亩重楼。同时,村“三委”还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并扶持23户养殖专业户。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耶起哭的群众走上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发展产业不断增加收入,向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阔步前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要闻
   第4版:副刊
周边藏区
全州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培训班开班
攻坚不畏难 脱贫有奔头
科技养牛念活致富“经”
30余万株苗木
为香格里拉增绿
迪庆路政支队部署
“信用交通省”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