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读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让我们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一部好的电影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一句格言可以让我们终生受益,生活中的一篇文章、一部电影、一句格言,可能就成了你人生的另一个拐点,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受益匪浅,可能是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更贴近生活,也可能是那一句句为了人民利益的话让我更有感触。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上山放羊,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却痴迷读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道: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这种勤奋好学精神,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不管多累多苦,习近平总书记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他当了梁家河的村支书,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也是苦干实干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动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这七年里,他扎根黄土地,于实处用力,用青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实字当头、以干为先,把自己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中国梦,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青春答案,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对于我而言这本书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我进入社会后受益匪浅的一本书,它将鼓励我走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