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播之日,农家都是冒着炎热赶插秧。那些被乡民们整理的水平如镜稻田里,一辆大型插秧机正在飞快地忙碌着,一会儿的工夫几亩本很光秃秃的稻田里被一片绿油油的秧苗覆盖着。
看着眼前机械插秧的盛景,我不由得想起儿时插秧画面,每每忆起插秧的情形仿佛就在昨天。那时候家里田地都在湖坝里面,到田地里干活要走一个小时的水路,木船成了人们出行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小时候家里弟妹多非常穷,打不起船,为了能赶上别人的船去湖里种田地收割粮食,每天天未亮,母亲便将饭煮熟,并将午餐准备好,带上下田的工具到湖边等别人的船。
到了湖坝里的田地里,父亲牵着水牛去平整水田,母亲带着我和两个妹妹去秧田里扯秧,看着母亲双手同时扯秧,三两下的工夫一大把秧苗便被母亲用笋子壳撕成的绳子很结实的缠成一把,放置在身后。看着母亲快速扯秧的样子,我也很想学,可怎么学也学不来,不是秧苗在我手中长短不一,就是没有缠紧,往田里一抛秧就全散了,满天乱飞。
等父亲把稻田平整好后,母亲便将扯好的秧挑到到田边,把秧均匀地抛在空田后,便吩咐我们姊妹三个一人负责一行,我们三人学着母亲的样子,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迅速地插着秧,在右手插秧的同时,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同时迅速地从一把秧苗当中“分秧”,一边插一边往后退,因手臂不是很长,最多能插一米宽,看着母亲三两下就插到我们前面,我们姊妹三个也加快了手法,在水田插秧你追我赶的像赛跑运动。特别是我把田里的水弄得咚咚地响,一趟秧插下来我的脸上都成了花脸,妹妹笑我像个唱戏的。
秧苗插到哪里,哪里就呈现一片绿色,刚开始我有力气拼命追赶,几趟插下来,整个腰都很痛。中午休息片刻,父亲坐在大树底下,手拿一杆长长的水烟枪,抽烟时吸得呼啦响,眯着眼睛,一幅非常陶醉的样子,在我看来父亲那不是吸烟,而是在阳光底下演奏一首生活的轻音乐。而我则找个树荫躺了下来,望着蓝天,想想这样的生活还要忙上一个月是非常艰辛的,也让我真的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秧苗扎根到泥里,水田转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真是汗润禾苗壮,心怀稻米香。那时插秧就像古诗《插秧偈》所说:“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该诗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农人们插秧时秧进人退的情景,还告诉我们要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满田碧绿的秧苗总是让人心醉,是啊!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从简单的劳动中感悟如此精辟的人生哲理,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生活态度!即使在今天,这诗蕴涵的人生哲理也很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