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周边藏区

第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2018年4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曾是少年
◇李慧琳

《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题记

少年离家那年,十五岁。

在踏上离乡火车的刹那,没有人知道少年心里想的是什么,是受到九年迫害,至今命运未卜的父亲;过着受审查,挨批斗生活的母亲;还是头顶戴着“黑帮子弟”帽子的兄弟姐妹?少年站在车厢里,手捧着大姐前来相送的水果,没有流泪,只是长时间的凝视着他的姐姐。那时的少年,还没有成为黄土地的一部分;还没有读过胡乔木先生的诗歌;还没有“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从中另有天”的触动和共鸣。

带着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少年带着两箱沉甸甸的行李来到了知青地点——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有个社员看少年的箱子很小,以为很轻,过去一拎,结果死沉死沉的。社员说:“呀,这箱子看着不大,咋这么重!里面装了金元宝吗?”可不就是金元宝,那沉甸甸的两箱书籍,不就是少年心中的黄金屋吗。

少年住的屋子里,无论桌上还是炕上,都是堆得满满的书。在阅读上,少年的涉猎范围非常广泛,哲学、历史、文学、经济、军事、政治……少年对知识的渴求,是任何一个同龄人都无法比拟的。无论每天劳动有多么辛苦,少年都会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看书看的晚了,生怕影响到身边同伴的睡眠,便把煤油灯移向一旁,用书本挡住光线,每每投入其中,整张脸被煤油熏黑了也恍若未知,看得兴起,还和同伴调侃:“昨晚看书至夜深,四周寂静,颇有些‘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味道”;为了详细了解库尔斯克战役,少年把《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重要战役》图册摊开铺在炕上,而他则趴在炕上对照文章仔细寻找一个个不熟悉的俄国地名;与同事到四川学习办沼气,去峨眉山、都江堰、包括二郎庙时,凡是那些地方门上的对联,少年几乎都很认真地抄写下来,然后细细品味。

入学困难,入党困难,少年都不曾放弃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他一次又一次的写入党申请书,在众多同志的全力支持下,少年如愿以偿的入了党。少年热爱读书,更爱心中牵挂的百姓,他把满腔的热情挥洒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他深知知行合一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关键。他说:“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少年走的路,一步比一步深;少年看的书,一本比一本厚;少年办的事,一桩比一桩强。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大气魄、大本事、大勇气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而这样的人,都和少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爱这个国家,愿意穷尽毕生而为之奋斗。

《知青岁月》书中提到,《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这样论述“慧眼”二字:“在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以及敢于跟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前者被称为眼力或者慧眼。后者就是果敢。”回首少年的历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沉淀下来的,正是这一双为人民服务的“慧眼”和敢说敢做敢担当的“果敢”。我们现在回忆这个少年当年的脚步,不是歌颂什么虚幻的口号和运动,而是认可那些在艰难困苦之中仍然顽强地寻找和实现人生意义的“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从中另有天”信念。

我想,曾经的少年不会知道,他这一路的沉淀,会给如今的中国历史版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慧眼与果敢,他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此文记于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想送一些话给48年后的自己,也送给正在奋斗中的朋友: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尚未配妥剑,转眼便江湖。愿此去前程似锦,再相逢依旧如故。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周边藏区
   第3版:综合
   第4版:视觉影像
用奋斗书写人生
你从梁家河走来
遗失声明
注销公告
香格里拉市烟草专卖局公告
迪庆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公告
在逆境中重生 在困境中奋发
你曾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