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过得去 务求过得硬
● 蔡武义
云南省2017年精准扶贫考核组反馈的保和镇精准扶贫对象识别、扶贫措施不精准等问题引起笔者深思:出现问题的根子在作风不实,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作风问题本质上就是党性问题。作风不实在工作上的表现就是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以“只求过得去”的工作态度对待精准扶贫,其结果是对象识别不精准、政策落实不精准、扶贫措施不精准。不精准,就没有好成效;没有好成效,群众就不满意。
不要过得去,务求过得硬,就是要求我们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宗旨意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期,越往后难度越大,剩下的大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攻坚困难处,恰是担当奉献时,我们要抖擞昂扬精神,克服畏难情绪,坚定必胜信心,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敢担当,在脱贫攻坚一线举棋若定、落子有声。
不要过得去,务求过得硬,就是要求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下足“绣花”功夫。打好脱贫攻坚战没有捷径可走,更不可能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实现,必须以严和实的作风,像绣花一样压实一针一线,不能跳针脱线。
我们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入脱贫攻坚战中。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贫困村之间及贫困户之间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扶贫路上如果不注意区分扶贫对象差异,搞“大漫灌”式扶贫,必然药不对症。我们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在精准识别、精细管理上下功夫,深化建档立卡,及时查缺补漏,进一步核实贫困底数、搞清致贫原因、细化扶贫措施,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真正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