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岗拉梅朵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专题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8年5月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族女孩东智吉
王海岚

学校安排的住房,是在教学楼的四楼,学校职员也住在这,但他们大多星期五晚上就走了,这是一座刚盖不久的四层大楼,一二三楼分别是初一二三年级教室,但也分别住有老师。全校学生并不是很多,一个班不过20多名,我教初二年级的英语,班里大概有50名左右的学生(说是本来是两个班,因为和班了,所以人数比较多)。

午饭后,几个女孩领着我往学校的后面去。看见转经筒围着的寺院了,但没有看到大门在哪,僧人也见到了。街上有时候也能见到穿着红色袈裟的僧人,骑着摩托车嘟嘟嘟的一晃而过,篮球场上时不时的也能见到他们争先恐后的打篮球。一个晒太阳的藏族老阿爸对着领着我的几个女孩子:“好好听老师的话,不听话就打!”其实,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还是挺好的,对像我这样的外地老师还是很尊重的。我学着他们的言语:扎西德勒!老人高兴得眼睛都挤到了一起。到了一个女孩的家门口,一个铝合金窗户围成的小屋,只有一两个平方,里面摆着香炉、台案、还有金像佛等。女孩上前规规矩矩的拜了几下,动作那么娴熟、自然。拜佛、敬佛、磕头,在藏族人中,是最重大也是最平常不过的事,这是所有藏地人自生下来就会做的事。

下午,我去另一座楼找六年级的一位老师,让她帮我发个邮件,才知道这座楼是原来的教学楼。看起来最多不会超过10年的一座大楼,现在除了二楼有住宿的学生,剩下的都空着。一个大大的教师办公室,只有两张桌子,是宿管办公室。楼上楼下转了一圈,没看见一个人,这么大一座楼,走在里面阴森森的!二楼拐角的一间大大的教室里,窗帘、落地灯、电风扇、麦克风、音响、电线,像是搞大型演出一类的用具,还有一个豪华型的三脚架钢琴,还真是不错呀!旁边老师们的办公室里:屋子中间摆着花卉及一个大号的铁炉子;格子间办公桌一字排在两边,一张张办公桌,配着一把把老板椅子,讲台前面的正中间,放着一个大大的彩色电视机;讲台的一角,一个台式电脑……我又想起昨天下午的大会餐,大块大块的牛肉,用大盆盛着,端在长条桌上,大家拿起来就啃!哎,只有八成熟!我是吃不了。早晨有时会煮牛奶(煮牛奶的机会,极少极少),里面放一点大米。馒头是开花馒头,上面打一个十字,蒸熟后像是开着一朵花似的。晚上一般都是面片,也没什么菜,就中午能吃到一点菜。

星期天里,见几个小学生在学校外面的马路上玩耍,我就让他们领着我到处转了转。到了一个还没建好的寺院里,他们立即十指合一,闭目凝神的坐在台子上,并一个劲的让我给他们拍照。在一个大红门旁,我拍了一张他们并排站立的照片。一个亮闪闪的像羊一样的铜像,他们告诉我:这是藏羚羊。抬头看屋顶,都是又粗又重的木材椽子,给人一种凝重雄浑的历史感。一排一排还没干透的、生动逼真、色彩明朗、姿态各异的画,我第一次知道:这些关于寺院内容的画,就是唐卡。

经过一个藏式院子,见一个穿着藏袍,辫着两条长辫子的藏族大妈,在自家宽宽大大的屋廊下,不停的摇着一条串着三角型彩色经幡的绳撸,一边摇一边嘴里还呢喃着什么,饱经沧桑的黝黑脸上,漾着虔诚。房廊一边摆着一个笊篱,里面装着她们的馍馍。我站在一边呆呆的看着这一切,心想:这大概就是她们祈祷膜拜的一种方式吧?一代一代的人都在发生着变化,和我走在一起的小学生,已经完全是现代打扮了,牛仔裤、鸭绒棉袄,和她那一代的装束完全不一样……

我由这几个完全新式的小学生带着路,有说有笑的,我从他们那里知道:刚接的牛奶是热的,是可以直接喝的,——哦!是吗?我惊奇着。一路上,他们教我说藏语:喝水是,嗯——起痛;吃饭是,嗯——萨其马;睡觉是,嗯——nia,nia……最后分手时,“到我家做客吧?”几个小学生们一再的这样说。下次吧,下次吧,我应付着他们。

孩子的心是最纯真的。他们小小的心,光明磊落,洁白无瑕,对谁都一样,没有偏见,没有歧视,只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

班里有个叫东智吉的女孩,挺懂事的。经常到我的屋里来坐会。有个星期天,她从家来,给我带来了一个足有二三寸厚的馕(我们喊大饼),里面还加了鸡蛋。在那些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她给我寂寞寒冷的生活带来了难得的光彩和独在异乡的温暖。一天,晚自习之前,她又来找我了。我告诉她:

“我要走了”。她愣住了。

“……课已经基本上讲完了,让你们原来的英语老师领着复习就行了。”我说。她努力的点着头,掩着伤悲。

在偏远的山村里,是有很多好学生的,她们渴望学习,渴望走出大山,渴望看看外边的世界,但真正能走出来的是极为有限的,她们一是靠运气,二是靠天赋,除此之外,还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每一颗种子都有发芽、成长的愿望,只要有了阳光雨露,就有希望成为参天大树。可是,在农村里,尤其是偏僻的农村,要么自生自灭,要么经过千辛万苦才得以挣扎出来……

我们都沉默了一会,我又对她说:

“没有机会拍一张你们穿着藏袍的照片了”。她们节假日以及周末回家的时候、或是从家来的时候,都穿着藏族服装,平日里的穿着都完全是现代版的了。很喜欢她们的民族服装,尤其是她们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手拉着手,一边踩着大喇叭里的音乐节奏,一边往前踢着腿脚,一边高高兴兴的转着圈子,一圈一圈又一圈的转着,看那一个个轻盈欢快的身姿,哇!别具一格的场面,真是令人过目不忘。

第二天傍晚,在我的一再阻拦下,她还是坚持给我提了最后一桶水。我知道,她是多么希望我能再与她们相处些日子。趁着她帮我丢垃圾的空间,我把我的红色鸭绒棉衣、几件夏天的衣服、几本书等收拾了出来,又用空出的辣椒酱瓶子装了一些她喜欢吃的虾皮,连同一些她需要的报纸,一并交给了她。想想还有什么,噢!一个夜间用的小壁灯,她见了以后曾爱不释手,一并拿给她……我把能留给她的尽量都留给她,一是我要轻装上路,二是她也需要,就做个纪念吧。铺床睡觉的时候,我发现细心的女孩,把她去年的一张照片连同一封信,悄悄放到了我的枕边。

(未完待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专题
   第3版:要闻
   第4版:岗拉梅朵
静享自然
惜春
母亲节,别样的思念
藏族女孩东智吉
觐见不褪色的藏音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