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情感在线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8年5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竹子
☆桂孝树

竹子很平凡,既没有花儿娇艳,也没有柳树婀娜。但它浑身流动着生命的绿色,总是给予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绿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

盛夏之日竹子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子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

无论是荒山野岭,还是山崖峭壁,竹子总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可它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外表清秀柔弱,内心坚强形象以及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让人们赞叹。唐代张九龄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元杨载《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不管是遇到狂风还是暴雨,寒冬还是酷暑,那饱经风霜而又瘦弱的身躯依然是本色不改,临风傲雪,宁折不弯、不屈不挠。难怪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轻盈细巧、四季常青,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清代郑板桥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州县官吏写下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用满腔挚情以诗篇表达出对百姓的爱与疼,有良知的人无不赞佩!竹子淡泊、清高、正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自古以来被很多画家喜爱,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竹画,隋唐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王维、吴道子等名家,直至宋代出现了繁荣,到了明清两代,竹画的技艺达到了高峰。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爱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矣。

竹子全身都是宝,竹笋可做美味佳肴,为人们餐桌提供美食。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工艺用品如竹凉席、竹家具、竹胶板、竹筷、竹篮等应有尽有。竹子加工整形后削下来的碎料,还是造纸的优质原料。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竹子短暂的一生,为了满足人们吃穿住行用之需,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为人类、粉身碎骨也心甘,能不叫人感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要闻
   第4版:情感在线
听雨
母亲又寄家书来
华子的问题
感恩母亲
竹子
母亲的旅途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