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娱时尚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维西新闻
 
标题导航
  2018年5月1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基础
和向东 文/图
木刮、瓦器器培训。
传承技艺
菊律、吉资、起本等瓦器器音乐伴奏三大件。

近日,维西县傈僳族发展研究会白济汛分会举办为期两天的首次傈僳族木刮、瓦器器传承培训班。

傈僳语 “木刮”(其中维西县傈僳族阿尺木刮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歌”或“调”的意思,唱词可承袭前人留下的唱词或即兴自编自唱,内容包罗万象,十分丰富。舞蹈有进退、跺脚等多种跳法。“瓦器器”(傈僳族瓦器器于2013年公布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跳脚”之意,俗称“十二脚”(即十二种跳法)。瓦器器属于自娱性舞蹈,队形为大圆圈,舞者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伴奏乐器有“菊律”(笛子)、“吉资”(二弦提琴)、“起本”(四弦琵琶)等三大件。其中“菊律”为高音,“吉资”“起本”为低音。随着三大件的音乐伴奏,舞者跳出欢快流畅、错落有致的无唱词自娱性舞蹈,令人叹为观止。流传于白济汛乡的瓦器器“次尼托”(十二脚)代表一年中最后一天叫阔底瓦器(模仿打籼米动作)。

白济汛傈研分会自2017年8月7日挂牌成立以来,34岁的分会长余尚权多方奔走,积极谋划,在传承傈僳族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次木刮、瓦器器传承培训,邀请精通“三大件”乐器的余新光、余明光、余国清、余贵荣等民间艺人当老师。来自白济汛乡各村、组的120名会员通过培训,木刮、瓦器器的功底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刮、瓦器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维西新闻
   第4版:文娱时尚
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基础
登报作废
注销公告
遗失声明
国家京剧院推出“优秀武戏展演” 刀枪鞭锤亮绝技
上海国际电影节将设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
《超时空同居》首映
千年文化孕生机
德钦县天沃煤矿职工安置公告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