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5月12日二版) 剑川,作为南诏和大理国的管辖旧地,据说是较为纯正的白族聚居区,现在,全县城乡绝大多数人生活中都讲白族话,甚至于外来工作、做生意的人,不久也学会了讲民族话。语言学家认为,这一现象表明,剑川保留了许多白族的历史文化,没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被过多冲击,更没有被外来文化同化。
的确如此,当我们参观过南天瑰宝石宝山、茶马驿道上的沙溪古镇、文庙和千狮山、剑湖后,就找到了其中的答案。这一切都是剑川历史文献名邦的强大生命力使然。
沙溪古镇,一直以来默默无闻,居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01年10月11日,世纪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在美国纽约宣布,沙溪(寺登)区域入选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中国同期入选名录的有万里长城、上海欧黑尔·雷切犹太教堂、陕西大秦基督宝塔及修道院。于是,动静闹大了,各路神仙都到古镇寻找商机,那些屋檐长草,雕窗漏风的古屋,现在变得一宅难求。中外游人也慕名前来游玩,吃马帮大餐、住百年老屋。古镇的玉津桥下,也挤满了自拍的游客。
1995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沙溪古镇,感觉到处是破败的老屋,当地居民都往县城金华镇搬迁,一个在当地文管所工作的朋友建议,乘房屋跌价,买个休闲度假的小庭院,我一是没有过多闲钱,二是没有远见,拒绝了提议。他则一口气买了3幢老屋,共花了他10万元。当时,亲朋好友都说他疯狂,投资打了水漂。谁知,几年后老屋升值,有钱也买不到了,他的老屋纷纷派上用场,有的做特色餐厅,有的作民族客栈,有的做工艺品铺子,投资早就回收。我说他有头脑,有财运。“我只是爱好民族文化,发现沙溪靠近石宝山,又是茶马古道站点,民居保存完好,喜欢就买下来。”他晒笑着说,也是,热爱本民族文化的人,也会得到应有的厚爱。
差不多每两年,我就去一次沙溪,不为赶时尚,不为做生意,就是喜欢温润古朴的沙溪坝。古镇沙溪,走过一个辉煌、衰落的过程,只留下了无声的石桥、古道、古街在悄悄诉说着它的过去,只有黑惠江水无声地把茶马古道上的辉煌历程带入遥远的星辰大海。
茶马古道作为中国对外交流三大丝绸之路之外的一条大通道,因交易的运输过程主要通过马帮,其主要交易对象是茶、马,故世人称为“茶马古道”。古道过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在这几处名镇之间,有着一个古集市——沙溪寺登街。寺,指兴教寺;登是白族语,意思是地方,位于兴教寺旁边,呈四方形的街子,这就是寺登四方街的由来。
远远望去,玉津桥在黑潓江的倒影,如同一轮明月。过桥,沿着古道行走约100米,一个用土坯做成的寨门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被村民称为“街子门”的东寨门,表示进了此门就是集市。寨门用土坯镶砌而成,比起其他地方高大、威武的石砌城门而言,虽显得有点寒酸、土气、狭窄,但却向世人展示了茶马古道集市的城门样子——仅容两匹马同时通过的土坯墙门。寺登古街共有三门:东寨门(通往大理地区)、南寨门(联结古镇南面与西面的滇西盐井)、北寨门(通往香格里拉地区)。
经过寨门,一条狭窄、深长的古巷道悠然而来,两边残旧的古铺悄然耸立在巷道两边。现在,寺登有三条古巷道仍然被当地人称为“街子巷”,意思是寺登历史上的第一笔生意是在巷道成交的。狭长的巷道尽头,是寺登的经贸中心——四方街。半个足球场大小的街面用红砂石板铺筑,街中心有两棵古槐树。四方街东面有坐东朝西的古戏台,西面有坐西朝东的兴教寺,两者遥相呼应,将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整个街场四周商铺马店林立。在云南的许多古镇中心区域都有四方街的设置,比如说丽江大研古镇的四方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的四方街,是居民们休闲交流的公共场所。
讲解员介绍,兴教寺是国内现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和土蕃时期的藏传佛教密宗有关。大殿内的太子游苑图等,生动描绘出南诏、大理国宫廷生活,弥补了史书中缺载的在中国西南地区盛极一时的古南诏、大理国宫廷生活实况,成为研究南诏、大理国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兴教寺二殿古称天王殿,高低长宽尺度与梁柱之数,与白族木工匠艺所遵之《木经》歌诀中“九五出六,用墨逢六”之数相合,是研究古代白族建筑工艺的宝贵实物资料。
以前,寺登四方街每隔三天有一个街市,热闹非凡,各地来的马帮在街天前一天下午,陆续通过巷道来到古街投店住宿。戏台上洞经古乐、白族霸王鞭舞、民歌表演通宵达旦,持续两天,本地人称之为“两宵两天戏”。 老人们叙述起来,总是神情激动:“阿莫莫,一到街子天,真是人山人海,一万多人像风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到这里来,解掉驮子的马匹把黑潓江的沙滩都挤满了。街上哪样东西不有得卖?”机缘巧合,我们遇到四方街民族节目表演,大家手拉手学跳,难得开心一刻。
古戏台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主体建筑结构是魁星阁,戏台只是其附带功能,是敬奉魁星的地方,其建筑高三层,前戏台,后高阁。建筑结构精巧,出角十二角,翼然若飞。虽经修缮,但基本上保持了原建筑风貌。最为热闹当数每年农历“二月八”太子会。据说,在沙溪一直流传着一个这样的规矩,没有到四方街古戏台上演出过,不能称是沙溪人。
古镇的老屋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或“走马转角楼”、“前铺后杂院”,布局合理,错落有致。至今,明代以来的寺登街巷道路的走向尺度不变,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保留完好。如今的寺登街,已经拥有了近60家客栈和咖啡吧,大家却都遵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咖啡吧晚上10点打烊,客栈也要求客人晚上10点前必须回店,在房间里不能大声说话。
沿四方街西面的一条古巷深入便可见到欧阳古院。白族典型建筑风格“三坊一照壁”的欧阳古院建于清末,欧阳家族的祖辈欧阳跃光是当年的马锅头,从茶马古道上赚得钱后,盖了这座1300多平方米的大院。欧阳古院精致的格子门和木雕窗,让人想到剑川木匠的巧手。大门是石头结构,圆形拱顶,有气派、豪华的狮子浮雕。二门是大院正门,以木结构为主,四面出角,两边绘制不同书法的字画。正房二楼中间有一个大型佛龛,是欧阳家族的祖宗灵屋,雕有龙、凤、鸟、狮子等各种图案,十分精制。正房带天井,天井中的井水甘甜清凉。由大院深入,便到了后花园。后花园自成体系,树木丰茂、花香扑鼻。花园的旁边还有当年的马厩和客房等。
寺登街沉寂多年又热闹起来后,欧阳家重操旧业,把古院再度变成仿古客栈,茶马古道上马蹄声消失后的欧阳古院,现在每天都要接待四、五批游人。
坐落于沙溪寺登街北侧的老马店,据说是百年前赵姓马锅头的宅院,他家在古道上赶马发迹后,于民国初年建盖完成了老马店,专供过往马帮及牲口歇脚。如今已成为客栈的老马店,有3个院落、6间店铺,还有茶楼、餐厅、酒吧。老马店的马帮菜就两个字“地道”,大理酸辣鱼、瓦片肉嘎嘎、铁锅三脆、腊肉炒刀板肉,这些原生态菜肴,令人胃口大开。老马店的消费价格是全镇最贵的,不过据老板说,这也是变相保护老宅的一个办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