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布:为群众寻求致富门路
维西县叶枝镇拉波洛村驻村工作队长提布是州农科所副所长,他在驻村期间,通过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用“股权”把公司、合作社、党总支、农民、党员、企业搭成利益连接机制,创造了一个与农民利润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探索出了一条“用党建引领集体经济,集体经济促脱贫”的发展路子。
2016年,提布被单位派到叶枝镇拉波洛村开展扶贫工作,刚到拉波洛村,他看到这个以傈僳族为主的贫困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人居环境差,有的村民小组几乎不具备人居生产生活的生存条件,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2016年3月至6月,拉波洛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成员在大量调研和充分酝酿后下决心发展和建立集体经济组织。
2017年3月,在叶枝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拉波村建立了两个合作社,并由拉波洛村总支、维西花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维西巴赛山地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迪庆民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4个股东组建拉波洛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集体经济运作模式为总支+公司+合作社+农户,带动群众20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49户全覆盖。
同时,由集体经济组织组建维西山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叶枝镇人民政府扶持每个合作社10万元。股权比例中,一个合作社占股30%,两个合作社出资60万元,占股60%(为农户股),登记原始股东并发放200本股权证书。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8万。
(记者 余丽芹)
和政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每天早上7时,他带领村民下地干活,为鼓励村民种植药材,白天,他开着私家车帮群众买种子,晚上,他忙着做群众思想工作……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党总支书记和政国,通过苦干实干,带动村民共同努力,使高山峡谷里的傈僳族村寨发生了大变化。
和政国说,他刚到同乐村时发现该村有个怪现象:日上三竿,有的村民还在睡懒觉,直到中午,才有人出门做点农活,下午天气一热,又回家去了。庄稼长什么样不在意,田地荒了也不管。“这样还怎么脱贫?我心里很着急。”和政国说:“要脱贫,首先要改变他们的这种散漫的生活方式。”
一不做二不休,和政国就每天早上挨家挨户去敲门,喊村民们起来干活。一开始大家还不乐意,时间长了,村民们觉得过意不去,就自觉的早起干活了。
群众思想有转变后,和政国结合当地原生态的村容村貌和民族风俗,向外宣传同乐,发展乡村旅游,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同乐村找到了一条既保护了乡村的风貌,又给老百姓带来了经济效益的路子。同时,和政国与其他做扶贫工作的同志一起,给老百姓出点子想办法,努力搞产业,在高寒山区发展药材种植业,收到明显效益。
和政国说:“我一直希望与群众一起努力解决增收问题,找出一条符合同乐村实际的发展路子。这样想,也这样干了,就这样坚持到了现在。作为一名党员,俯下身子多为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我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记者 余丽芹)
李炳群:组建红歌合唱团 提振群众精气神
维西县叶枝镇梓里村扶贫工作队长李炳群是迪庆州民族中学音乐老师,2017年,受学校委派,到梓里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期间,他组建了由105名村民组成的农民红歌合唱团,在短短三个月间,唱响叶枝镇村村寨寨,掀起一股唱红歌热潮。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李炳群为什么要组建这样一支合唱团,用唱红歌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
李炳群说:“初到梓里,我心里十分着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走访,我发现现在的梓里仍有很多贫困群众,无论是居住条件还是生活质量都很低,很多群众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愿望不强烈。”
李炳群看到大部分村民晚饭后要么围成一圈喝酒,要么聚在一起打牌,风气不是很好,文化生活很单调。于是,他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组织村民合唱团,通过唱红歌、唱民歌,把群众从颓废消极的生活方式中拉出来,促进梓里群众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齐步走,引领全村群众丰富文化生活,更好地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如今,梓里村民对一些经典的革命老歌耳熟能详,很多群众甚至在劳动过程中播放手机录音学唱红歌,唱红歌成为了一种新的乡村时尚,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唱红歌促精神脱贫的做法,不仅在叶枝镇范围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而且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记者 余丽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