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旅游生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旅游生态

第3版
综合信息
 
标题导航
  2018年5月2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大理的星空下
阿鹏的故乡
○ 高剑平 文/图
石宝山山门
承露亭
海云居远眺沙溪坝子

(上接5月19日二版)告别沙溪古镇,我们又去附近的石宝山。因山上的红砂石成龟背状裂纹,如狮似象若钟,得石宝之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宝山景区内,到处松林与溪水相伴,山路边随时可见一泓泓清泉,落叶飘在泉水里,上面还有游人扔的祈福纸币。山鸡时而飞过密林飞瀑,猴子则出没路边。白族名士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载:“石宝山,在州之西南二十里,有石佛、石栈、石人、石井、石伞、石象、石狮、石钟、石鼓之异,五色踯躅,被于陵谷,信奇观也”。游侠徐霞客,也到了石宝山,称那里 “马缨花盛开,十余小朵,簇成一丛,殷红夺目,与山茶同艳”。

海云居是进入石宝山景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位于石宝山山门左侧,面对一碧如洗的剑湖,站在寺前的观景台上,可以遥望玉龙雪山, 寺后的石伞山由三座酷似雨伞、石头上开满石莲花的奇特山石组成,相传是三位神仙陶醉风景而把仙伞遗忘此地,便成了石伞。

我们先去石钟寺,寺庙院中矗立一块红色的岩石,这个岩石造型独特,只要稍微换一个观看的角度,就发现它既象一个乌龟,又象一个骆驼,岩石顶上有一石亭(塔)—承露亭。这就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一样道理。石钟山因山坡上有一大石形如大钟而得名,这个石大钟倒扣在寺院的山顶,徐霞客《游石宝山记》里说:“石面有纹如龙鳞。”其实这个石钟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石钟山上共有三处石窟群。石钟寺内为最主要的石窟群,有八窟。这些石窟雕像开凿于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是国内唯一反映密宗阿吒力教的石窟。石钟山石窟群的第一窟“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议政图 ”,所记录的是南诏历史上最开明、最有历史远见的君主异牟寻召开议政会的场面。异牟寻继位以后,恢复了和唐朝断决40余年的友好关系,把内地先进的汉文化和生产技术引进西南地区,促进了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异牟寻在位时已把南诏国治理成“人知礼乐,本唐风化”。该窟正中身着圆领宽袖长袍、头戴莲花金刚宝顶“头囊” 面目慈祥端庄、有谋略治国君主之相的就是异牟寻。

第二号石窟为“南诏第五代国王阁罗凤出巡图”,此窟是富丽堂皇的宫殿式雕刻,龛正中头戴豪华圆形尖顶珠冠,身着圆领宽袖长锦袍,倚坐于双龙头椅上者乃阁罗凤,他是南诏历史上最为英雄的历史人物,其在位基本完成南诏统一大业,阁罗凤时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的交织,导致天宝年间唐和南诏之间的两次战争。

阁罗凤右方略低处有一坐像,身披袈裟,手执念珠,身后撑有一曲柄伞,显然是一位有地位的僧人。这可能是阁逻凤弟弟阁陂和尚,他在战争击败鲜于仲通后代表南诏至吐蕃献捷,而吐蕃遣宰相倚祥叶乐持金冠、锦袍、安扛馓(曲柄伞)等大批名贵物资至邓川,以南诏为兄弟之国。在王者与和尚两侧各雕侍从立像6人,有的抱剑、有的持扇、有的举旗,皆体魄雄键,孔武有力。武士手中的一面旗帜,迎风翻飞,透露着吐蕃的影响。窟的前侧,各雕一官吏,为清平官。厅内人物高低相间,错落有致,尊卑分明,有强烈的立体感。整个场景、气氛、旋律、情调,都弥漫着政权欣欣向荣的气氛。

我终于看到甘露观音,额部方阔,两弯柳叶眉,鼻高直,面容饱满,体态丰腴。造像端坐于精美的须弥座上,显得气度非凡。此窟甘露观音造型优美,与洛阳龙门石窟毗卢遮那佛造像有相似之处,是石宝山石刻中的精品,也被国外研究者称为东方维纳斯。

狮子关与石钟寺遥遥相对,中间隔一条山箐,有山径可通,玉皇阁有一条建在山脊的公路,通往石钟山停车场,不需要走回头路。狮子关山势险峻,山顶巨石如狮子得名。这里除自然风光独具一格,在供游人饱览的悬崖奇石外,还有三个石窟可以游览:南诏王细奴逻全家造像,梵僧造像,波斯国人像。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逻及后妃、男女从者造像石窟中,左端为王者,右端为王妃,二人袖手盘坐,容貌端庄,体态丰满,强健有力,带有山民特有的质朴风姿。王、妃中间及左右,各坐小孩一人,似为二男一女。石座两端各立男女侍者一人,女侍持扇,男侍持笔。细奴逻是南诏第一代主,统一洱海地区,细奴逻被奉为“本主”。

在众多的石宝山石雕中,还有女性生殖器石雕“阿姎白”,许多前来求子的人,用香油反复涂抹,石雕越发显得神秘。类似自然物像生殖崇拜,在香格里拉市的白水台、维西县澜沧江边都存在着,说明早期人类对村落的繁荣,寄予了厚望。

石窟道观宝相寺,位于佛顶山上,依山建筑在一堵高耸险峻的大石崖上,下层是大殿,二殿为寺观,凿石抬梁,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 寺门有黄元培题联云:剑海开明镜,雪山列画屏。额日:雪岭在望。联语虽短,却如实地概括了当地的景观特色。寺庙周围灵泉结乳,怪石嶙峋,有仙姿佛相,故陈“宝相”。徐霞客游记中写道,“惟仰见其上,盘崖层叠,云回嶂涌,如芙蓉十二楼,令人眩目心骇。”

为了便于攀登,有人在最需要攀附的地方凿了一个个小石窝,让游人好抠住它用力往上攀。游者多,长久磨,小石窝多已光滑。往上攀完石壁,再过一段岩壁凿成的横路,须提心吊胆,侧身扶岩往前移,才到较宽的地方。这里有一小阁,内塑观音。临阁俯视,深渊冥冥,令人头晕目眩,不敢轻越半步。右上方危崖顶上,还有一座石塔,但已无路可上,只能到此止步。

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从外来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丰富、发展自己,创造本民族的文化。南诏、大理国因地处印度、缅甸和中国西藏、四川之间,它既承袭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又受藏族地区宗教艺术的浸染,同时还融合了印度文化、缅甸文化及东南亚诸国文化的因素,从而使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剑川石钟山石窟作为南诏、大理国最高的石刻艺术成就,其文化的多元性在这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迹。

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石宝山歌会,独具神韵风彩,被称为西部的“情人节”。歌会从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是剑川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观。

我们去的时候,遇到了这个千年歌会。来自剑川、洱源、丽江、大理、兰坪、维西等地的白族群众,穿上民族盛装,纷至沓来。歌会的白族姑娘们,打扮得非常漂亮,一路上亮开金嗓子,唱起悠扬舒展的白族调。白族小伙子们挂一架别致的龙头三弦,弹响明快热烈的三弦曲。

老年人认为,在歌会上唱白曲,可以吉祥如意,唱调子便成了还愿之举,中年人借歌会抒发情怀,表现自己的歌才,青年男女则多数以歌为媒介,寻找知音伴侣。傍晚时分,满山遍野炊烟弥漫,人们用泉水煮锣锅饭,烹调出丰盛可口的家乡菜。素不相识的来客,只要弹弦开口对唱,就被邀请共餐话家常,处处洋溢着山野情趣。入夜,人们还举着火把、燃着篝火对唱,久久不愿离去。 (未完待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旅游生态
   第3版:综合信息
   第4版:民族文化
在大理的星空下
武夷山游记
期待一座真正的香格里拉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