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正式启动“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实验性修复工作。
据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中国各地收藏的东巴古籍大约2万余册,其中8000余册保存在云南境内,但长期以来,这些古籍分藏于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有些散落民间,饱经岁月侵蚀,亟待修复。为抢救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近年来,云南古籍保护工作者除了开展相关普查工作之外,还赴多地寻找东巴古籍修复用纸、学习传统东巴造纸工艺,希望通过科学的修复,帮助残损的东巴古籍重焕新生。
担纲此次实验性修复的云南古籍保护专家介绍,东巴纸采用纳西族聚居区特有的高山野生植物制作,经过数十道工艺制作而成,厚度大、耐磨性强,制作纸张的植物含微毒,因此纸张抗虫、防蛀,保存时间长。经反复实验,目前专家和古籍修复志愿者们通过复原古法技艺,成功研制出东巴造纸所用纸浆,其形状已达到科学修复东巴古籍的要求。
东巴古籍修复工作十分烦琐,除了修补残缺,专家们还需对丢失的文字进行考证,针对串页等问题,修复前需进行细致的调查复检和整理编目工作,待实验性修复完成评估后,云南将争取在今年之内全面启动东巴古籍修复工作。 (来源:云南省民宗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