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2018年6月8日 四版) 一天,我去大水池接水,看到他刚理了发,就顺口问到:你理发多少钱?谁知,他脱口而出:“三百。”“啊?”我以为我听错了呢!“多少?”“三百。”他又清清楚楚地说了一遍。
“你们这里理一个发要三百块钱呀?”我抬起头。“有便宜的呀,可是我理的是三百的。”我直起腰,仔细地看了看他理的头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一般的。“你理一个发就花掉三百块钱?你这么会花钱,是不是领工资了?”我问他。“昨天刚领的。”他喜滋滋地说。 “领了多少?”“七百”。“哎呦,领了七百块钱,你一下子就花掉三百呀?”我笑,他也笑。
“像你这样,要是成了家,能行吗?男子汉是要养家的,你这么大手大脚的,将来可怎么办?”
哈哈!他只管笑。这里的人就是这样,豪放得很,有一个就花一个,从不瞻前顾后。我心里又想:就这么一个小县城,竟然还有这么高档的理发店,也居然不缺高消费的群体!嗨,一个比一个潇洒……
“我抬头,向青天,追逐那流逝的岁月,白云悠悠满天飞,不见我的童年。大雁听过我的歌,小河亲过我的脸,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他一边吹着口哨,一边甩着盆子里湿漉漉的衣服,一副飘飘然的样子。
我突然意识到,像这样无忧无虑,浪漫豪气,没有丝毫的功利性,没有半点的勉强和做作,这不就是童心吗?一个没有童心的人,永远都快乐不起来。
我本来是带汉语课的,但由于学校人手不够,就又把一年级的音乐、美术课也分给了我。第一次去上音乐课,我先做自我介绍:“我姓王”,然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王”,并问他们:“认识吗?” “认识。”他们齐声喊。我微笑着看着他们:“以后,由我来给你们上音乐课,可不可以呀?”
“可以。”他们高兴地说。“那么,我想先听听你们以前学过的歌,班长……”我喊道。一个小男生站了起来。“你起个头吧,随便哪一首都行,要好听一点的。”我对他说。他们都笑了,其实我知道他们的民族歌曲没有一首不好听,可是话已经说出来了,我也只好随着他们笑了。接着,歌声就响了起来,他们起劲地唱着,我轻轻地在教室里走了一圈,然后,就在黑板上写《大海呀故乡》的歌词: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
等到他们唱完了,便不失时机地表扬,高兴得他们一个个手舞足蹈,后面有两个大胆的,竟离开座位走动了起来!我拿起讲台上细长的竹制教棍,一边指着黑板,一边鼓励着他们和我一起读一读歌词,碰到他们打顿的地方,我立即就在上面注上了拼音,他们也立即拼了出来!我与他们一道读了一遍之后,就开始教唱了。一句一句,我轻轻地打着拍子……刚开始是两个小男生在后面走动,现在影响到了好几个。我一边教唱,一边走下讲台,也许是看见我不满的眼神吧,两个动作快的已经窜回了自己的座位上,两个动作慢的,年龄有点小,再加上穿着也厚了点,居然像打滚一样的在地上翻滚。走到旁边,我才看到:接近后墙几米之间的地方,有两三个台阶,台阶不很陡,却非常的宽,而且,已经被磨得光滑,显然是被他们的小脚或是小身子磨过多少次了!有一个男孩已经爬了起来,另一个却像个小熊猫一样,手脚并用地缩作一团,他是想要从左边起来,努力了几次,没有成功,就又翻向了右边,努力了几次,还是没有成功。我赶忙伸手去拉他,结果,小男孩愈发起不来了。他周围的小伙伴们,一个个视若无睹,都在掏本子的掏本子,往本子上抄歌词的抄歌词,嘴里学唱的学唱,读歌词的读歌词,还有看不清黑板的,忙着一边用手指着,一边嘴里问着同桌,竟没有一个注意那个在阶梯上打着滚,连站几次都没站起来的小男孩,任凭小男孩在台阶上磨来磨去。这个场面只有我觉得好笑,他们却没有一个笑的,看来,这在他们眼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怕早已习以为常了吧!
几天后,我去给他们上美术课。我先把音乐课上学的《大海呀故乡》复习了一遍,然后,就开始教他们画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