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信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旅游生态

第3版
综合信息
 
标题导航
  2018年6月1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走红
○王思佳

近两年,音乐电视选秀节目异常火爆,各电视台纷纷推出一系列的电视音乐节目。央视的《中国好歌曲》、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安徽卫视的《我为歌狂》、云南卫视《完美声音》、山东卫视《天籁之声》、北京卫视的《最美和声》、天津卫视的《天下无双》、上海卫视的《中国梦之声》、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等。这些音乐节目的推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很大反响,大家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也大多是这个。毫无疑问电视音乐节目俨然成为了各卫视之间争夺收视力、吸引各位看官眼球的一种“手段”。

电视选秀节目的走红原因

现阶段大多数的音乐选秀节目都是以青少年为主要的收视群体,参与最多的也是这部分人群。

第一、“电视音乐选秀节目”体现了平民化的取向

“平民化”,是指电视文化转型过程中,在电视人头脑中逐渐形成的“平民意识零”的指导下,从居高临下、远距离的人文教化与启蒙,已部分变为水平方向的、近距离的人文关怀。“视点下移”是电视人视角转型中的一种倾向。“电视音乐选秀节目”采取的就是平民视角,以普通人作为“秀”的主角,同时将最终的决定权下放到平民受众手中,让平民受众选出自己心中的“偶像”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人对社会主体——普通人的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和肯定,是电视传播主体对电视传播客体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是媒体“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第二、电视音乐选秀节目满足了受众的心里需求

随着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改革与创新,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使用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说到底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己。

1、她们用最真实的歌声“满足”了人们最朴实的“平民娱乐”的需求,她们在演出中出的小差错、在台下的一些小插曲,以及未经任何雕琢而表现出来的率真,都容易引起台下观众的共鸣,从而实现了人们的“心绪转换效用”,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

2、《中国好声音》吸引人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满足”了人们的“竞争”心理。《中国好声音》不同于“真人秀”的主要原因是它存在着竞争,它像竞技比赛一样残酷,胜利者永远是少数。《中国好声音》选手背对导师,完全靠声音魅力来打动导师为自己转身,选手的发挥状况,都决定着谁将出局,谁又将留在舞台上。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人们忍不住想要知道最后的结果,诸多的悬念吸引着人们收看着一场一场的比拼,从而满足了人们的“探求”心理。

3、《中国好声音》、《最美和声》等节目中渗透着合作、互助、亲情、友情的元素等。观众在收看节目的时候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兄妹手足之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各自存在的不足,有时在他们身上看不到那种比赛的残酷,在同唱一首歌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彼此为了把一个作品完美的诠释好,一方为另一方所做的牺牲或冒险,在舞台完全看不出他们在比赛,而是感觉他们在开自己的演唱会,仿佛他们相识许久,亲密融洽。

4、当一场比赛结束后,有选手将暂别舞台;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甚至连主持人都纷纷落泪时,配上富有煽情音乐的时候,台上台下哭成一片,在比赛中,每一滴眼泪都是真实,每一位选手的离开都承载了大家深深的祝福。

5、在这个依旧存在偶像的时代,不管是是演艺界还是主持界我们不难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偶像。然而对于现在《超级女声》《中国梦之声》《中国好声音》《天籁之声》的选手来说,我们还不能完全把他们定义为偶像,更多的是选手,但是当我们打开互联网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歌迷们的追捧又不得不把他们与偶像联系在一起。

6、以前我国的娱乐节目大多比较关注台上嘉宾、选手的一些行为,而对后台行为基本上没有展示,现在越来越多“音乐娱乐”节目形式上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了许多,选手嘉宾除了在舞台上表演外,节目还添加了许多台前幕后有关选手的情况。通过变换场地、变换角度,将选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形象立体地展现在受众面前,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以至于受众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选手。

7、“音乐选秀节目”的主角是普通民众,零门槛的报名条件,让受众有一种心灵上的归属感,草根也能当明星,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吸引也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和收看这类节目。

第三、受众有了选择权和认可权

“电视音乐选秀”善于用商业化的方式造势,来把它做成一项社会运动,把节目做成节目外场的社会风尚、社会风潮。在各大城市的海选,带来大量的群众集会、参与。另外,还善于利用大众传播的累积性等特点,漫长的赛程设置循坏反复。赛程加长了以后,就产生累积效应,从而吸引了观众的关注,累积人们的忠诚度。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利用受众发送短信来决定选手的去留这一方一式,吸引人量的高忠实度的受众去追随它。短信互动实际上是栏目跟受众关系的培养,有了培养,受众就会有保障,商业价值就有一保障。

“电视选秀节目”存在的原因

“电视选秀节目”一直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使得各卫视都打出了“娱乐大餐”这张牌,一时间选秀节目成了各电视台夺取高收视率的王牌节目。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选秀音乐节目”不论的节目风格上还是节目的名称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缺乏深度、品种单调。

细心的观众在看节目的时候不难发现如今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已不是单纯的“音乐选秀节目”了,更多的成了评委秀,《中国好声音》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四个评委的唇枪舌战不但成了节目的卖点还成就了他们,广告商纷纷找他们为其广告代言。

以前我国的电视媒体主要用经济手段来维持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如今资金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转型前主要由政府全额拨款,逐步过渡到拨款与赞助收入、广告收入共同支撑,有些台实现了自收自支。现在,大部分媒体已经建立了主要依靠纯商业性的广告收入为主要资金来源的运行机制,所以观众在收看的节目精彩部分的时候往往广告时间就到了,由此可见广告收入决定了节目的存活。可能就因这样所以现在的“音乐选秀”节目更多注重的是选手有没有卖点,有没有观众缘,有没有特色。

电视媒体在高收视率和高利益的驱动下,利用人们想一夜爆红的心里,制作了一档又一档的“音乐选秀”节目,以至于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转变。从侧面也反映了现在娱乐节目的品味也就越来越低了。

综上所述,“电视音乐”节目如果想走的更远、让更多的受众长期关注就必须要有特色,内容形式上一定要在横向、纵向、文化、地域等等各方面有深度的内涵,并在节目创新上要求整个行业积极做出努力。给观众传播一种正能量高质量的文化饕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旅游生态
   第3版:综合信息
   第4版:民族文化
浅谈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走红
浅议维西推广民族健身广场舞的重要性
迪庆州青联三届六次全会召开
“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活动在香格里拉市开展
大桶水水票更换通知
注销公告
登报作废
遗失声明
州中心血站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