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信息传播新时代,对融媒体新闻编辑业务技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只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熟练掌握编辑基本业务技能,创新理念、创新业态,才能跟上融媒体发展步伐,完成融媒体编辑业务工作,向社会刊播发布合格的新闻作品,推出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对信息的需求。
融媒体编辑应该具有什么基本业务技能?
一、用新闻理论武装头脑 熟练掌握新闻业务
要全面熟悉新闻理论,了解新闻传播规律,遵守新闻宣传法规纪律,知道新闻编辑是做什么的?根据宣传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取舍整合、编辑发布新闻。
新闻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最常用的体裁是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或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新闻报道特点:真实、新鲜、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强。或者表述为公开性、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显著性、接近性、开放性、广泛性、变动性。新闻体裁的类型,可以分三类:①新闻报道,有消息、简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综述、图片新闻等。②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短评、小言论、理论文章等。 ③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新闻媒体的主要职责就是向社会推出合格的新闻产品。新闻产品可以分为几个层次:①稿件,作者为记者、通讯员、单位干部职工、自由撰稿人、社会其他人士等,这是初级新闻产品,没有经过审核把关修改,没有正式见报或刊播。②合格产品:可以称为作品、文章,作者依然是稿件作者,经过编辑审核把关修改,正式见报或刊播。其中,也不排除有一些虽然经过审核把关修改、正式见报或刊播的产品,因为把关不严、修改不到位、差错看不出来、印刷刊播环节出问题等原因导致出现不合格产品,有的会遇到投诉举报、有的也没有人当一回事,错就错了。③优秀作品:可以称为好作品、好新闻、精品力作,这应该是编辑记者追求的目标效果。
编辑应该了解采访业务,推进采编一体化。摆正采访(记者)和编辑的关系,双方只是职能分工有所区别,记者侧重于新闻采访写作(原创)、编辑侧重于加工发布(二次创作),目标任务一致。编辑往往在已有稿件的基础上修改加工,要体验采访业务,知道记者的甘苦、了解记者的个性和写作特点,就可以有针对地找出稿件的错漏、彰显原稿的特色亮点。
二、具备二次创作的技能
媒体收到的稿件,内容多种多样、质量高低不同、体裁混乱,一般不能来稿照登,需要编辑进行二次创作,按照新闻体裁要求重新加工、改写、完善。
⑴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⑵学会写消息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最有吸引作用,要认真提炼写出来。
⑶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根据需要,改写切换体裁。
⑷坚持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用事实说话,反映真实事情。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⑸学会提炼新闻主题,它是整篇报道的灵魂,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要善于把它发掘出来,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反映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要让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⑹学会把握新闻报道的“度时效”。一要把握一则新闻需要报道的深浅程度、篇幅大小、报道次数;二要把握特色,许多常规活动如纪念日、节庆活动,年年举办,内容大同小异,新闻报道就要注重找出每年的异同,注意抓特色,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三要把握读者角度,融媒体特别注意读者感受,就要有针对地挖掘素材,用恰当的语言图片视频吸引受众,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影响力。四要把握时间和空间角度。新闻的鲜明特征就是新,一定要及时、第一时间发布,抢在其他媒体之前发布,才能提高点击率、提高影响力。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就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处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处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重点报道对实际工作能起到推动作用。
三、分得清、会运用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指“新闻作品的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它从新闻的角度对社会生活实践进行“选择”和反映,本质是信息传播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经过长期新闻写作的实践,新闻作品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形成区别于文学、科技、军事、经济、理论等其他作品的一些特点,它有自己特殊的概念、特殊的语言表现方法、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
新闻语言是新闻传播最基本的工具,它可以形象地揭示新闻内容,表达作品思想的准确性和深度。新闻语言要具体准确,忌抽象含糊空洞。具体就是原原本本地说出或写出事物的具体情况。新闻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事实是具体的、真实的,不是抽象的、虚假的。因此,写稿时要对新闻的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等,准确、恰当地叙述、描写,能具体的要尽量具体,不能抽象、含糊不清。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但要深入采访挖掘事实、选好表现主题、选用恰当的体裁、报道充实的内容,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尤其是新闻语言至关重要。
编辑要学会查看稿件语言是否符合新闻语言特点,要求状物、叙事具体,言之有物,符合实际。要使用现代汉语和普通话语言,以此为行文标准,尽量少用文言、方言、生僻字词以及行业术语。要简洁明了,开门见山,让读者很快了解新闻信息。同时,有关基层报道、少数民族地区的报道,可以适当使用地方语言,使报道显得真实、鲜活。也可以吸取新出现的健康流行语、网络语,既跟上社会发展,又引领时代语言风气之先,促进语言发展。
新闻语言要用最简洁、最少的字数篇幅表达一个完整事件和丰富的内容。这与人们的日常讲话、口头语有很大区别,不能啰嗦、重复、语无伦次。同时,注意新闻报道与公文、工作总结等文体用语的区别,尽量不用被动语句叙述,尽量把被动语句改为主动句,多用鲜活生动的语言,适当运用经典,提高新闻的感染力和文化含量。
四、激活创新思维,提高融媒体舆论引导能力
信息化时代,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并强势发展,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编辑稿件时,就要有意识地延伸视角,考虑稿件如何同步到新闻客户端、手机报、网站、微博、微信,什么新闻是公众关注爱看的事件、选取怎样的角度制作标题,如何选择照片、美化构图,结尾怎么点题表明观点态度,如何提高对海量信息的甄别力、整合力,如何提高新闻策划力、影响力、互动力以及对市场观察的敏锐力等,有创意地选取和编排资料,提高媒体内容质量,充分满足公众信息多样化的需求,并全方位与读者互动,接受信息反馈,进而实现舆论引导。
这就需要培养编辑“融合思维”,结合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版权思维和底线思维,从内容走向服务,从传统媒体本位走向新媒体本位。
以往新闻生产流程中,编辑只需完成新闻作品就可以了,有多少人看、读者有什么反映意见,都不知道。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条新闻的传播效果如何,可以通过阅读量、转发量、点赞量、评论量等精确呈现,传统媒介生产的新闻作品更为看重其文本的价值,而融媒体的产品更为看重市场行情、社会反应。编辑在采集新闻之初就要预期传播的社会效果,把接受信息的人当成服务对象,以平等的、有人情味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态度,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等传播手段,对新闻素材通过“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全媒体传播”的方式,为社会提供贴心的新闻服务和体验。
形势要求融媒体编辑不能只会专项技能,要会写、编、评,还要有拍照、摄像、剪辑视频以及设计、整合营销、全媒体报道等综合能力,使图片、图表、音频、视频、文字立体式呈现,做全能型媒体人才,多层次、多品种加工新闻素材,实现新闻生产从“向单一媒体提供”转变为“向多种媒体提供”,推进融媒体全方位发展,努力提高媒体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融媒体编辑要积极提高业务技能、主动提高政治站位,从岗位职责的角度承担起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舆论宣传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