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岗拉梅朵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8年7月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豆棚瓜架雨如丝
△刘明礼

我从乡村长大,对农家小院的生活,有着最亲切最深刻的记忆。印象中,夏日的乡间小院,几乎就是丝瓜、扁豆的世界。窗沿下、院墙边、篱笆上、树桠间,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这一棚棚、一架架的绿色生灵,寂静清鲜,一如邻家初长成的少女,有一份清纯,一点羞怯,一丝活泼,一分躁动;更像是慈祥的老者,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在漫漫岁月中安然而过。

在乡下人眼里,丝瓜、扁豆最为“知本”。谷雨时节,随便在哪块潮湿的土壤埋下几粒种子,哪怕是无意遗落,不消几日便会有嫩绿的小苗钻出地皮,给人带来阵阵惊喜。往后的日子里,无需刻意打理,它们便生长得蓬蓬勃勃,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从开花到结果的风雨历程。

过去在我们老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搭有豆棚瓜架。或在影壁墙边,或在窗户跟前,或依篱攀木,或在院落一隅,成为漫漫夏日里一道醉人的风景。棚架上,开着数不清的花,紫的、黄的、白的,且落且开;一缕缕青翠的藤蔓,有如少女轻舒的纤纤玉臂,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一簇簇鲜嫩的扁豆,宛若琴台上的键钮,演绎着夏日的韵律;一个个长长的丝瓜,又似农家桌柜上的钟摆,在炊烟中回荡着悠悠的乡音。

当然,农家支起这豆棚瓜架,可不是为着好看好玩。那是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冀。我们那有句谚语:懒汉不用起菜园,丝瓜扁豆吃半年。在那个贫困的年代,瓜菜被作为粮食的补充。而丝瓜、扁豆,则是餐桌上的常客。我家也不例外。母亲在门洞后的影壁墙前,用砖砌起一溜土池,用树枝围成篱笆墙,每年种些丝瓜、扁豆。那些藤藤蔓蔓、枝枝叶叶,缠缠绕绕、层层叠叠、挤挤挨挨,郁郁葱葱一片,在门洞与影壁之间,编织成一张绿意天成的凉棚,遮挡住烈日的阳光,播撒下一片荫凉。中午饭就在门洞里的泥灶上做。随手摘两根丝瓜、几把扁豆,切时还挂着浆水,入锅便溢出香味,直叫人垂涎欲滴。在棚架下摆好餐桌,吹着穿堂而过的自然风,享受着天然绿色的美食,那叫一个享受。晚上吃完了饭,关系要好的乡邻会凑到棚架底下神侃。有时候,大人们会讲一些鬼故事,听得人毛骨悚然,躲在大人怀里却忍不住不听。

雨,是夏的常客。每当有雨袭来,雨点打在棚架的绿叶上,沙沙作响。雨水顺着藤蔓聚拢起来,形成一条条水线,仿佛挂起一道道水帘。“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想必清代文坛巨匠王士祯,也是看到过这番景致的吧。

小时候的我,对豆棚瓜架更是垂爱有加。当然,并不仅仅图了口腹,而是为着好玩。盛夏,棚架上的花儿们俏皮地张着小嘴,欢快地沐浴着雨露和阳光。金色、粉色的花赶趟儿似的,在青翠欲滴的藤叶间竞相绽放,艳丽夺目。蜜蜂、蝴蝶、蜻蜓在其间纷飞起舞,麻雀在上面蹦蹦跳跳,把小院渲染得生气勃勃。这里也成了我最好的玩处。约一两个小朋友,在棚架下过家家,捉蝴蝶、逮蜻蜓。幸运的话,能扣住一只“蜜蜂罐”。这种野蜜蜂,尾肚里藏着一罐甜甜的蜂蜜,对那时的孩子来说不啻于上帝的恩赐。

上学后,这里又成了我做课后作业的理想场所。搬把小凳,趴着饭桌,一边欣赏着那满目葱荣,享受着阵阵凉风,一边大声背诵或埋头写算。清风徐徐,绿影婆娑,花儿烂漫,写作业的心情也随之怡然……

如今,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的壁垒之中,难得看到一处豆棚瓜架。即使在农村,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很少有人再靠丝瓜扁豆维持生计。可是,那豆棚瓜架下的生活,却时常勾起我美好的回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要闻
   第4版:岗拉梅朵
私密夏天
豆棚瓜架雨如丝
满城尽是补习班
故土难离
我们的学校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