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2018年7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猎人今成野生动物“保镖”
◆ 吴姗蕙
▲ 巡山路上的汪余(左三)。
▲ 清理、焚烧不法人员安放的钢丝套。

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这样一个人,从昔日的山中猎人自愿转变为野生动物的守护者,且不求回报。他就是德钦县霞若乡茨卡通村委会罗久村民小组村民汪余,如今,65岁的他依旧活跃在巡山守护生灵的事业中。

昔日的野生动物杀手

汪余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十分困难,姑妈病逝后,留下3个孩子交由父亲抚养,加上家里的6个兄弟姐妹,抚养9个未成年人的重担全压在父亲一个人身上。为了维持生计,汪余的父亲开始上山打猎,年深月久,便成了当地有名的猎人,后来还把这“看家本领”传授给汪余。

成年后,汪余入赘到一户人口多、劳动力少的贫困家庭,他虽然有打猎本领,但起初并未走上这条捕杀之路。1980年,为了养活妻儿,汪余到白马雪山伐木场当了一名解板工。后来又去拉木材,但因体力不支赚钱很少,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当时赚钱的门路很少,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听说麝香很值钱,我会狩猎,山里林麝又多,于是我又捡起了父亲传授的‘看家本领’……”汪余回忆道,当时,每只林麝的麝香可以卖到300元到400元的好价钱,是猎人们的主要目标。凭借狩猎本领,他有时一天可以猎获八九只,收入可达到3000元左右,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今成野生动物“保镖”

1985年,汪余与14名村民因猎杀林麝、高山岩羊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被霞若乡保护区管理所人员带到派出所,民警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给予罚款。自此,汪余开始反思自己的狩猎行为,也决心不再捕杀野生动物。

好运总会眷顾每个向善之人,就在那一年,适逢我州松茸热销。汪余说:“当时松茸的价格是2元钱一斤,后来涨到40元一斤。运气好的时候,捡松茸一天有上千元收入,可以让家人过上不愁吃穿的日子。”“不管捡松茸多辛苦,收入再不及麝香,只要可以养家糊口,我都不会再去猎杀野生动物。”汪余暗自发誓并就此“金盆洗手”。

汪余说:“现在国家政策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养老补助等收入已经足够我开销,女儿也出嫁了,我一个人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趁身体好,多在保护区转转,清理不法人员安放的钢丝套,尽绵薄之力来弥补我曾经犯下的错,心里也舒坦些。另外,如今全国上下都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我想,只有保护好动植物资源,才会有更多游人来看滇金丝猴、高山岩羊,来看村里的美丽风光,我们的村庄才会越来越好,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

“除了巡山,汪余平时上山去牧场时,路上看到钢丝套也会带回来交给保护所。因为下钢丝套经验丰富,他做野生动物的‘保镖’才这么厉害。哪里阴坡,哪里有钢丝套,他都一清二楚,这是以牺牲野生动物为代价积累的保护经验,所幸他不仅迷途知返,还当起了野生动物的‘保镖’。”白马雪山保护区管理局德钦县分局局长肖林意味深长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副刊
注销公告
遗失声明
登报作废
迪庆日报社公开招聘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
开发区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中培训
我州选派24名科技人才服务企业
昔日猎人今成野生动物“保镖”
环境综合整治
迪庆“扶贫攻坚”手机摄影大赛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