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白雪青山 共赴生物多样性之旅——纪录片《高山植物守护者》正式上线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韦鹦曦 发布时间:2022-09-28 16:02:59


哈巴雪山云雾缥缈,山下藏歌悠扬,纳帕海畔牛羊惬然信步,金沙江暴怒地拍蚀着陡崖,茶马古道上,那悠扬的铃铛声和吆喝声交相呼应。这里是《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崇山峻岭里的净地——香格里拉,是人间的幻境,动植物的天堂。

新华社快看与ELLE联合出品的“微风里,益同行”系列公益短片第一集《高山植物守护者》于9月27日正式上线。影片中,公益同行人方震东、龚俊将作为特邀嘉宾,前往三江并流腹地,看雪线之下的生命如何傲寒绽放,听工业文明洪流中那最原始、深沉的敬畏和守望之声。

心中日月 不负青山

躬亲力行描绘高原画卷

滇西北山河相间,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而不交汇。这里虽然纬度低,却地处横断山区,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形成了融雪山、冰蚀湖泊、峡谷、草原、原始森林为一体的特色景观,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山珍稀植物园——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就在此依山傍湖而建。

据介绍,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山植物园,就地保护高原珍稀植物620多种,迁地保护400多种,成为了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濒危物种的“生命方舟”。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庄周在《齐物论》中有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作为资深植物学家的高山植物园原园长方震东深谙此道,在保护措施上,他更加强调“使用当地的物种恢复当地植被和区系”,这套理念也被运用到多项野外植被恢复工程。

为了便于记录和科普,在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每一种植物都拥有“身份证”。杓兰、中甸龙胆、翠雀、刺玫、绿绒蒿……标本上记载着采集时间、地点、性状等,每一帧都是一部高原史诗,每寸纹路都是曾经抵御酷寒、破岩绽放的证明。亿万年来静默伫立的雪山,凝滞了时间,沧海桑田似乎不过是须臾一瞬;而物种的生长、繁衍、进化过程,则是文字之外的另一种记录形式——它们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人迹罕至的土地书写着无言的史诗。

据了解,迁地保护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另一重要手段,除了种质资源收集外,园区日常还开展繁育研究工作。以中甸刺玫为例,根据调查评估,迁地保护之前这个物种只存有5000多株,而在园区通过苗圃培育的方式每年可以培育一万株左右。

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历经20余载的守护发展,这片区域已从满目疮痍变得生机盎然。植物生态改善的同时也给野生动物带来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如今,目之所及,皆为和谐静谧。

休戚相关 行而不辍

勠力同心共创生态和谐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工业文明在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危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过往的经历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牺牲环境换取的经济发展并不可取,只有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愿景。

行成于思。重要的是转变人的观念、全社会的观念。不论是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还是信息时代的高厦交通,人类总是不能脱离环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过度开发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会反噬人类自身。“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是正途。

实际上,在建设植物园之前,这片土地正罹受着过度放牧和挖砂采石带来的环境破坏。植物园的建立,让经济生产活动重新让位于生态。据了解,植物园每年会向国家争取一部分资金,补偿给当地百姓;在季节性繁育、种植苗圃期间,还会聘用当地群众做临时工,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到绿色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让保护生态环境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

高山植物园的建立,不仅保护了野生动植物,也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不少老百姓开始从事生态旅游服务业,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这让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得到了改变,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在云南昆明举行,会议中提出了“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性挑战,全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目前,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已与国际其他植物园、研究机构等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和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相信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定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中国也将始终做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