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计划报告解读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31 14:52:59

去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全州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比全省增速13%高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16个州市中位居第3位,在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中位居第3位),离计划目标18%差2个百分点(制定2012年计划时,省对州的2011年生产总值数据还没有公布,按预计数制定2012年计划)。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1亿元,比上年增长7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8亿元,比上年增长 17.3%;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和优化,由上年的8.42:40.87:50.71调整为8.0:40.2:5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3亿元,增长 2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8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亿元,增长18.5%,离计划目标20%差1.5个百分点(由于限额以上企业内部整合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预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 21535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769元,增长16.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1 %,均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

(二)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三次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一是高原特色农业全面推进,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增粮等措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亿元,增长7.5%;粮食总产量17.06万吨,增长4.5%;肉类总产量达到2.8万吨,增长6%。积极推进3个扶贫整乡推进、18个建制村扶贫整村推进、30个省级重点村建设;小中甸水利枢纽工程、康斯水库等农业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改造面积1.1万亩;各类水利设施2206件,解决2万人农村人口及5.2万头(只)大小牲畜安全饮水;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2030户,建设定居房20.4万平方米;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重点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推进,完成蔬菜生产基地2.67万亩,优质青稞生产基地10.3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7.57万亩,药材基地6.59万亩,优质油菜基地3.42万亩,蚕桑基地1.6万亩,葡萄基地1.5万亩,烟叶基地1.7万亩,豆类基地8.3万亩;加快畜牧产业标准化生猪、牦牛、尼西土鸡等养殖基地建设,加快畜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出栏率、商品化率和个体生产能力,全年大小牲畜存栏89.92万头只,出栏41.65万头只;截至2012年,州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16家,农民专合组织331个。全面落实生态补偿、草原补偿以及党和国家的各项扶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步提高农牧民收入,2012年兑现各种惠农补贴资金2.96亿元;安居温饱、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等项目有序推进,累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2010万元,实施完成510户2784人的易地搬迁;劳务经济发展加快,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6万人次。二是工业经济加快回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克服工业产品市场持续低迷,电解铜、铜精矿、硅铁、铬铁、锰铁、原铁矿、水泥等产品价格持续下滑等不利因素,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发展,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全州工业领域投资完成67.6亿元,同比增长32%;非电力工业投资完成26.6亿元,同比增长31%。加快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工业新园区、维西新兴工业片区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加快里底电站等澜沧江重大水电站,岗曲河一级电站、尼汝河木星土电站、岩瓦河电站、富川电站、禹功河电站等中小水电站开发,全州新增装机容量14.4万千瓦。进入二季度后,工业经济增速逐月加快回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1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州水泥产量完成86万吨,增长30%;饮料酒产量完成22421千升,增长14.17%;铁合金产量完成7.5万吨,下降4.61%;铁矿石原矿完成136万吨,增长17.28%;铅金属含量1288吨,增长93.68%;铜金属含量16913吨,下降14.85%;精制食用植物油2707吨,下降18.67%;自来水产量完成718万立方米,增长38.61%;发电量248589万千瓦时,增长11.68%;锌金属含量121吨,下降92.53%。三是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万村千乡”工程、家电、汽车、摩托车、节能产品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深入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加快散货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消费繁荣,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消费活跃,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2亿元,增长18.5%;旅游业稳步增长,普达措国家公园荣获国家5A级景区,旅游产业大会顺利召开,成功举办了“欢乐香巴拉”等一系列节庆活动,推动了旅游经济发展;金融保险健康运行。截止2012年末全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2.2亿元,比年初增长21.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累计达127.1亿元,比年初增长16%。

(三)投资持续快速增长,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3亿元,增长25.2%,136项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40.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数的90%。一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加大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1.26%、13.45%、29.81%,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农业和服务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二是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羊拉通乡公路、全州通村油路、德钦-维西-塔城公路、普达措景区修复完善工程、维西酒店、农村义务教育及“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项目已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维西县第三自来水厂、德钦县城供水工程、小中甸水利枢纽工程、迪庆州人民医院精神病科、500千伏建塘输变电工程、香格里拉旅游产品开发等项目实施进展较快。三是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从综合交通、市政道路、城镇供水、社会事业、能源、政权维稳等方面编制了2012年迪庆州前期费计划草案,共落实省预算内前期经费1550万元,做到了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开工一批的工作目标。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新实惠。

教育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州办高中、县办初中、乡镇办小学的格局基本形成,教育集中办学工程、农村学前教育工程、德钦县梅里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工程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深入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全部完成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和中职学校“三免一补”等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每天享受营养餐补助。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初见成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迪庆州人民医院精神病科建设项目工程、迪庆州三县卫生监督所建设、金江镇卫生院、建塘镇卫生院整体迁建项目等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新农合参合率继续得到巩固提高,参合率达到97.1%;科教深入推进。通过实施科技“兴边富民”专项工程,培育创新企业,进一步加快了创新型迪庆建设步伐。2012年,全州专利申请量达到21件,授权5件;文体事业稳步发展。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十一五”建设检查验收,举办了首届农民工文艺展演活动。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启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普寿国寺活佛院和门楼的抢救维修扫尾工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云南省第十届民族运动体育场馆建设,维西县体育馆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广泛开展农牧民体育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全州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稳步推进,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和94%。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1‰以内,低于省下达指标。妇女儿童、民政福利、残疾人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大力实施以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州就业局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876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分别为380人和302人,创业工作全力推进,建立创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扶持创业130人,创业氛围良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扩面进展顺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1.99万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2万人、3.1万人和2.9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9万,新农保参保人数达20.26万人,参合率达99%。

(五)攻坚克难增活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全州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1%;继续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完成三县中小学撤并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全面启动。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积极推进;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改革也不断深化。加强国内外合作,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紧紧抓住云南“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与周边毗邻地区多形式、多层次的经济合作交流,不断提升迪庆对周边藏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协作,积极组织参加“昆交会”、“中国(呼和浩特)民族商品交易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内外推介、洽谈活动,扩大了发达地区与我州的交流合作。继续实施滇沪对口帮扶、迪昆合作,扩大与上海、昆明和康巴地区的交流合作。2012年,全州实际引进州外资金94亿元,增长17.3 %。

(六)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等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对我州电矿开发、砂石场开采、公路建设、建筑行业等开展专项检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示范,有效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州环境保护和治理进一步加强,水、气、声环境三项整治效果明显,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强化,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各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依托申报各类珍稀植物研究保护基地、绿色创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恢复项目等,加强高原原生植被、高山植物保护。继续推进“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和“森林云南”建设,全州共完成天然林管护2726万亩,完成营造林任务32.7万亩,封山育林14.5万亩,人工造林18.2万亩,退牧草原补播82.4万亩。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狠抓重点产业、重点耗能企业、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积极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等重点节能工程,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等工作,节能降耗工作基础得到加强。全州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州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控制在0.5646万吨、0.0324万吨以内,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0.0762万吨、0.9142万吨以内。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宏观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做到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快,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扩大投资,着力壮大产业实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开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局面,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州委七届四次全会的部署,并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衔接,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力争地方生产总值增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 %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 %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5 %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3%。

为实现上述宏观预期目标,力求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强化项目支撑作用,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持续拉动。(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三)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牧民增收。(四)努力发展民生事业,着力改善人民生活。(五)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责任编辑:郜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