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那草场部分地块前几年草地覆盖率几乎为零,地表裸露状况十分明显,在实施爱德基金会援助香格里拉县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天然草场项目改良后,桑那草场草地植被覆盖率达到了近40%。”我州农畜牧专家在桑那天然草场改良点实地考察时如是说。据了解,该项目目前已顺利通过州级验收。 香格里拉县现有天然草场568.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4%,其中,可利用面积421万亩,占全县总草场面积的74%。长期以来,因对天然草场的过度利用,草场退化现象较为严重,全县退化草场已占整个草场面积的21%。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天然草场改良项目是爱德基金会扶持香格里拉县畜牧业发展的生态工程,是该基金会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举措。自项目实施以来,香格里拉县畜牧兽医局按照项目合作协议书内容,与州爱德项目办、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项目实施乡镇积极联系,及时编制了天然草场改良实施计划,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根据项目点实际情况,以实施草场除杂补播、草地施肥、草地排涝、围栏封育、人畜引水工程等手段在建塘镇诺西村、格咱乡翁水村及下格咱村等2个乡镇3个村民委员会实施了该项目。截止目前,三期爱德基金会天然草场改良项目累计投资86.74万元,共完成草场改良913.33公顷,完成项目任务的130%,在2007年的项目实施中,该局还在格咱乡下格咱村下村草场、崩格草场实施人畜引水工程8000米,下发水泥13吨。 据了解,该项目的实施有效遏制了草地生态环境恶化,提高了草地单位面积产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据测算,实施天然草地除杂、补播、施肥等改良后,植被平均覆盖率较未改良前提高了50%,植被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和优质牧草比例的增加,提高了牲畜成活率,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损失;同时,该项目的高山牧场引水工程实施后,解决了牧场人畜引水困难的问题,水源的丰沛使项目区草场面积扩大,调动了牧民养畜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记者 杨翠海 通讯员 黄文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