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政府被迫出手挽救美国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等——这场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如“海啸”一般冲击着全世界的神经,其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事实证明,美国次贷危机非但远未到头,而且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各国政府以及银行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避免国际金融秩序陷入混乱。那么,“金融海啸”对各国经济产生多大影响?这场危机还将如何发展?各国又该怎样应对?就此,本报编辑与几位驻外记者进行了对话。 3月19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内一片忙碌景象。当日,纽约股市宽幅震荡,三大股指终盘跌幅均超2%,其中道琼斯指数下挫近300点。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美国 金融巨擘相继倒下 两大根源值得反思 编辑:美国舆论如何评价这场金融风暴?是否担心其演变成全面的经济危机? 本报驻美国记者马小宁:美国次贷危机已持续14个月。其间,美国政府采取了大幅降息、巨额注资、增加市场流动性等多种方式救市,但均未扑灭华尔街熊熊燃烧的金融大火。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公司、美林、房利美、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昔日华尔街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角色相继“沦陷”,或卖身求存、或被政府接管、或走上破产之路。美国媒体惊呼:华尔街正陷入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中。 尽管华尔街形势惊心动魄,但美国经济学家并未就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达成共识。总体而言,无论官方还是媒体,基本还是将这一危机界定为金融危机,而非更广泛意义上的经济危机。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整体经济仍在扩张,而这一数据是在年初油价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飞涨的情况下取得的。尽管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但目前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的降低可能会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目前,美国许多重量级经济学家,包括前财长萨默斯、美联储前主席沃克等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认为目前华尔街的动荡显示次贷风暴还远未见底,如果政府继续采取目前一事一议的做法,只能“按下葫芦起了瓢”。他们主张政府应系统性地介入,借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储贷危机时的做法,建立类似清算信托公司的临时机构,专门接收和出售倒闭储蓄银行的资产。他们认为,政府事实上已在向这一方向前进。无论是提供290亿美元资助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还是接管“两房”,明确支持两公司拥有或担保的5.3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还同意在公开市场上购买“两房”担保的有价证券,最终只能是由华尔街的一家公司来为政府管理和出售这些证券。 编辑:在反思次贷危机的过程中,美国认为导致这场旷日持久金融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马小宁:美国舆论将美国如今的金融体系比喻为“一位处于重症监护的病人”,“病情”已超越了市场自我治疗的程度,而“病因”则是多方面的:一是举债过度。现在很多人把股市、房地产泡沫归咎到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导致借款价格过低,变相鼓励个人、家庭或企业去借贷,去搞房地产。2002—2006年间,美国家庭贷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增速。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增速为10%。如今,由于房价暴跌,很多贷款人无力还款。二是美国金融监管结构没有跟上金融发展的脚步。过去10年里,金融业创新频繁,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衍生品将全球金融机构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此轮金融危机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次金融危机之处。更糟糕的是,在经济扩张期内,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结构性漏洞,如负责整体经济稳定的美联储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而无权监管投行。投行的监管方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只是在2004年经过艰难谈判后才获得监管权的。而像美国国际集团这样涉猎广泛的巨型公司,根本就处于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在放松监管的整体气氛下,金融机构在贪婪驱使下迅速膨胀。在所谓金融创新所导致的越来越复杂的操作下,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金融机构本身的高层管理者,都不清楚自身业务所存在的巨大风险。 德国 股市经历重大震荡 自由经济受到怀疑 编辑:德国受此次危机波及的程度如何,是否发生了金融恐慌?德国的实体经济有无受损? 本报驻德国记者刘华新:美国这一轮金融危机爆发后,总部在德国的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立即表示,欧洲保持“高度警惕”,将竭力保证金融市场正常运转。但是,欧洲股市还是经历了重大震荡,特别是法兰克福DAX指数很快跌至6000点以下,市场恐慌情绪不断蔓延。截至19日,欧洲央行和欧洲有关国家央行联手,已进行4次注资救市,仅第四次就达900亿美元,以增强市场信心,并鼓励金融机构间的拆借活动。整体看,欧洲反应较为迅速。德国“联邦金融服务监管局”下令雷曼兄弟在德国的分行暂停支付业务,以免产生更大损失;19日,该局下令从20日零时起,雷曼在德国分行不得从事“空头买卖”,即不得将德意志银行等大公司的股票“暂借”过来立即出售,等行情一跌即购回,从而牟取暴利。 德国受到的影响仍是巨大的:一是直接影响,如属于联邦政府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当天,还因外汇交换协议而自动向其转账3.5亿欧元,加上其他与雷曼的业务,总共可能损失5.36亿欧元。据德国媒体透露,德国各金融机构因与雷曼兄弟的业务造成的损失共计可能高达10亿欧元。二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信心造成巨大冲击,尤其对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产生严重怀疑。 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于尔根·图曼认为,金融危机的高潮可能还未到来,目前德国各投资银行的高额借贷业务已不像以前那样顺畅。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于尔根·施塔克认为,欧元区国家会因为此次危机而增加财政负担。但一般认为,欧元区经济还不会因此步入衰退。 英国 多方出手应对危机 未来挑战仍然严峻 编辑:伦敦作为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受美国影响如何? 本报驻英国记者王如君: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迅速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英国股市以及一系列金融公司也是顿觉地动山摇。15日至19日英国股市发生了“过山车式”的翻滚,伦敦金融城知名金融巨子摇摇欲坠,整个英国金融业险象环生,尤其是英国规模最大的房贷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股价狂泻,颇有大厦将倾之势。 编辑:英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救市措施,效果如何? 在危急关头,英国政府、英格兰银行以及金融服务监管局紧急行动。英格兰银行15日向市场提供3日期的50亿英镑贷款,16日又宣布注资200亿英镑。与此同时,英国政府采取迅速行动参与救市。在首相布朗的积极促动之下,经过3天紧张激烈的斡旋与谈判,劳埃德莱斯银行18日以122亿英镑并购了哈利法克斯银行。此外,18日英格兰银行参与全球六大央行的联手注资行动。这一系列行动产生了效果,和全球股市一样,伦敦股市19日出现了强烈反弹。具有风向标作用的《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猛升8.8%,创下了该指数24年历史的最大单日涨幅。英国政府及英格兰银行多方出手,沉着应对,基本上取得了初期胜利。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英国方面吸取了去年处理北岩银行危机时行动迟缓的教训,此次应对措施比较适当。但是,未来挑战仍然严峻。尽管金融风暴目前有所减缓,但英国经济总体形势并不乐观,金融市场仍有再度出现动荡的可能。目前,英国通货膨胀率上升到了4.7%,失业率5.5%,房市已是长期不振,个人消费也是有气无力。多项报告最近预测,英国经济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初将陷入衰退。再加上国际大环境不佳,伦敦金融城只能在战战兢兢中过日子。(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