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色桶:荒滩崛起新农村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10-14 16:23:02

  3年前,进入我省最偏远的德钦县羊拉乡采访,从奔子栏镇到羊拉乡的近百公里金沙江沿岸风化岩地带,裸露的大山直插江底,太阳的折射光将眼前变成白茫茫一片,扑面而来的热浪把脸烤成“红气球”,一场雷阵雨过后,石沙径直淌进江里。这一带居住的人家极少,记忆中只留下一块约4平方公里左右较平整的荒滩,在路边江岸上暴晒着。据当地人介绍,这块叫沙色桶的坝子,地处奔子栏镇和羊拉乡交界点,属奔子栏镇所辖,在整个德钦县也算是数得着名的大坝子了,只是交通不便和缺水、缺电等原因,一直荒废着。

  9月中旬,记者到羊拉乡采访再次途经这里,欣喜地看到:一片崭新的农村已经在这片荒滩上崛起。当天我们就投宿在沙色桶村,感觉像置身在一个没有喧嚣但并不缺乏生机的集镇里。

  500多米的水泥路成为村子的轴心,统一样式的两层藏式楼房沿路整齐地排列着,家家阳台上摆满了正在盛开的鲜花,房前碗口粗的柳树呈两列纵队排列,自来水引到房前,田间大棚蔬菜长势正旺,小卖部里商品琳琅满目,来自四川、我省祥云、弥渡、香格里拉县和当地人开的饭馆里食客不少。高音喇叭每晚6时半和早上7时定时开响,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送进山村,电视可以收看包括中央台一、二频道,云南台在内的9套节目,政府从金沙江对面的四川省德荣县架设过来电力线,每度电价只需3角钱。我们走进一户叫扎面丛都基的藏民家采访,6间300多平方米的住房令人赞叹。地下铺了瓷砖,上边打了吊顶,电视机、沙发、矮柜等现代家具一应俱全,厨房是单独盖的,农具整齐地堆在院子一侧。都基告诉说,他家原来居住在山头上的奔子栏镇达日村尼拥村民小组,那里生存条件太恶劣,买点盐巴来回需要一天时间,吃水也十分困难,2003年响应政府号召搬迁下来,国家给了1万元,加上自己的积蓄和投工投劳,按规划在0.32亩地基上建成了漂亮的新房。问及生活来源时他说,目前每家已经有一亩农田,其余还在开垦,搬迁后卖点山野菜、松茸、做生意、外出打工很方便,收入与全村人相当,每年有1万多元。

  县领导介绍,羊拉公路通车后,沿途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投入巨资改造沙色桶荒滩,目前已经有43户藏族农民从生存条件恶劣的羊拉乡规吾、茂顶、甲功和奔子栏镇的叶日、达日等村搬迁下来,新建了学校、卫生室、白茫雪山自然保护所、达日村委会。记者看到,随着羊拉铜矿的大规模开采,这里已经成为交通要口,新村发展的潜力更大。(李毅铭)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