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25 19:35:54

香格里拉网讯 (记者 江初) “十一五”以来,德钦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生物、电矿、旅游文化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加大交通、能源、水利、城镇、旅游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国民经济持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2011年德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4902万元,同比增长1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06万元,同比增长41.4%,迈出了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704万元,同比增长2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22元,同比增长2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23元,同比增长12.5%;生物产业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县规范种植葡萄面积近12000亩,涉及6个乡镇20个村委会,种植户达到3428户,20000多人,平均亩产达到3600元,葡萄产业对种植区农户增收的贡献率达到了50%,核桃产业和天然林林下资源也成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电矿产业势头强劲,全县已建成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4.68万千瓦。正在建设的有11座电站,总装机容量27.3万千瓦。待建电站有6座,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现已探明的矿点共89处,开发投产的矿山有羊拉铜矿和江坡铁矿,其中羊拉铜矿资源储量80万吨,远景储量超过130万吨,江坡铁矿远景可采储量750万吨;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共有各类旅游景点8个,从事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2009年接待游客达到62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41488万元,2010年和2011年,因香德二级油路施工,旅游经济指标有所下滑;社会大局持续和谐,先后连续5年开展了“千促”等系列活动,将藏区维稳、基层基础和农业农村工作进行统筹捆绑,实现了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建立健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在乡、村、组三级设立调解委员会,全县共建立了基层调解委员会60个、调解小组482个,调解工作人员达1527名。设立村级基层治保委员会60个,治保小组482个,治保员612人,筑牢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先后成立了4个寺院管理局,解决每个寺院管理局3个编制,实现了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引导教育群众。研究出台《德钦县规范宗教活动管理办法》《德钦县建造露天宗教塑像管理办法》《德钦县平安和谐先进寺庙和爱国守法模范僧尼评选办法》3个管理办法,每年县财政拿出70万元专门用于评选先进寺院和模范僧尼,创新探索藏传佛教管理长效机制迈出了新步伐。实行领导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制度,全县40名处级干部和80多个县级部门负责人结对联系23个寺庙堂点,经常性地对口开展僧尼访谈、走访慰问、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建立了无缝对接的寺庙管理和帮扶机制。加大平安寺院、和谐寺院、安居寺院建设力度,全县僧人174人和尼姑131人落实了低保,291名学经班学员每人每月发放240元补助,所有在寺僧尼914人全部纳入了医保“一站式”服务范围。

“十二五”期间,德钦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藏区工作会议和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抓住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云南省推进“两强一堡”战略和迪庆州推进“示范区”等重大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把德钦建设成为“全国藏区生态经济示范县、旅游文化精品县、长治久安模范县”的总目标,坚持走“民生为本、生态为先、产业为要、和谐为重”之路,实施投资促进战略,全力推动“一场两干三通四连接”为主的交通设施建设和“一轴两翼三门户和四个生态移民集镇”为主的城镇建设;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7.4万千瓦(不含两江开发),铁矿产量达到40万吨,铅锌矿产量达到3000吨,铜金属产量达到2万吨,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2万亩葡萄基地、20万亩核桃基地,建成4至5个酒庄,打造“一油二酒三畜”为主的农业产业布局;深度开发旅游文化产业,建设“一批、两片、三区、四线”的旅游产业布局,力争到2015年旅游人数达到180万人次左右,年均增长19%,旅游总收入达到11亿元。“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保持在18%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