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鼓励孩子假期多亲近自然 云南省政协常委、昆明医科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副教授保文莉,既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位小学生家长,在多届全省政协会议上提交的提案都是有关教育。无论是从老师还是家长的角度来看,她都觉得中小学增设春假和秋假不太现实。 “这本身是件好事,可以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出去玩,心情也会比较好。但在频繁的假期之后,‘收心’就会变得比较困难。”保文莉认为,过多的假期是与现行中小学评价体系不匹配的。度过了假期之后,孩子们又得花更多时间去参与竞争和考核,比如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因此,如果现行的评价体系不进行改革,那么春假和秋假就很难适应现有制度。 保文莉说,中国的孩子不像国外的孩子课业负担轻。目前的节假日本来就够多了,如果还增加假期,即便放假时间总量不变,仍然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够用。此外,放假后孩子如何安置,这也是许多家庭面临的棘手问题。“所以现在许多家长都很怕放假,别说增设假期了,就是目前这些假期,已经应付不过来了。孩子放假,但家长不放假。就算报了补习班,也不可能一天到晚蹲在补习班吧,所以许多家长一到假期就到处托人看管孩子,这已经成为一个恼人的负担。” 保文莉建议,相关部门在制定增设假期政策之前,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能盲目增加或减少。除此之外,在假期期间,学校和家长都应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减少补课现象,多亲近大自然,使假期起到真正的作用。 建议 政协委员: 可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在今年1月举行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安金明在提案中建议增加春假和秋假,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跟家长旅游的机会,也可以适当减缓北京市的交通压力。“我们每年可以适当削减寒假和暑假的时间,而增设春假和秋假,时间设在每年的4月至5月与10月到11月”。 ▶家长辩论会◀ 支持 可增加孩子出游机会 这则新政的出台,立即引起社会广泛议论,其中不少学生表示期待和欣喜,但更多的家长则对此感到担忧,认为不太可行,“孩子可以放春假秋假,但家长又放不了,谁陪孩子呢?” 昆明一所小学的学生家长张妈妈认为,给学生放春假和秋假的出发点很好,尤其是对于云南学生来说,云岭大地的春天是最美的,最适合外出郊游,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强生活能力。“现在的许多孩子常年生活在城里,尤其是在春城,甚至可能连真实的四季都很难区分,春天的田野、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稻田、冬天的山林,这些都值得去实地感受一下。”张妈妈说,她比较赞同放春假和秋假,毕竟假期的最大受益者是孩子,不过建议在时间安排上尽量科学合理。 另外一位家长王女士也觉得,现在的寒暑假时间较长,尤其是暑假,一放就是两个多月,尽管也有假期作业以及补习班,但离开学校时间久了,孩子很容易“玩野了”,对学习没好处。如果把寒暑假拆分成春夏秋冬4个假期,或许能改变现在的这种现状。建议可以把春假和秋假与春游、秋游有机结合起来,让孩子们都能有机会走到大自然中去,而不是离开学校之后又走进课外补习班。 质疑 家长不放假,谁陪孩子? 现在本身的各种假期就很多了,如果再增加一个春假和秋假,一年光大假就有4个,岂不是又给家长增加了负担?幼儿园宝宝家长陆女士不赞成增设春假和秋假,在她看来,假期太多,不仅会给家长增加负担,对孩子本身来说也没多大好处。 “刚刚收完假,就又要放假了!比如春季一开学不久,就又是清明节了,然后还有五一节、端午节、暑假等,一连串的假期,你让孩子还怎么学习啊?”陆女士认为,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可以给孩子增加春假和秋假,可家长又不能放假,那么假期的去处又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家里又没个老人,我不可能老是请假去陪孩子吧!常年请保姆也不现实,除非我辞职回家当全职妈妈,或者去当老师。” 有着类似担忧的家长还有不少。春城晚报教育部落QQ群一位家长说,从她家的经验来看,每次收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至少有一个多星期,孩子都很难把心收回来。需要家长和老师不断地提醒和引导,才能慢慢缓过劲来。“孩子学习本来就不太自觉,一旦假期再增多了,这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不好,等于是三天两头经常在教孩子如何收心,那还学不学习、考不考试了?”(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