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医托”和“药托”,能想到的就是一些大医院外面的医疗骗子,而最近这种骗人的招数用到了旅游市场。“药托”这块牛皮癣在云南一些州市旅游市场开始蔓延,并逐渐成为重灾区。从2月底到本月中旬,游客投诉在丽江旅游途中遭遇“医托”和“药托”的事件就达到10多条,每条投诉涉及金额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 新骗术 “药托”蔓延至旅游市场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途中时常出现的一些消费陷阱却大煞风景。如今,随着《旅游法》实施,零负团费、强制购物、虚假宣传等“出游陷阱”渐渐消失。但伴随着“自助出游”、“智慧旅游”等新概念不断出炉,在“新旅游时代”,一些新的旅游消费陷阱也渐渐浮出水面。如一番游山玩水后,许多游客都会给亲朋好友带点当地特产,回到家中发现在当地买回去的土特产其实是一场骗局。 在丽江旅游市场就有一种新的骗术,说起新其实也早在前些年就出现了,只是上当受骗的人不是很多。最近,由于《旅游法》的出现,游客进店购物的时间有所减少,一些人开始打起了旅游团队的主意,把医院外面骗人的那套搬到了旅游市场,这就是旅游市场上的“医托”或者“药托”。 “医托”经常趁病人在医院候诊时或在来医院途中,在路口拦截病人及家属,也有些医托在医院内装作曾经看病的患者,以其找更权威的专家为诱饵,欺骗病人及家属随他们去江湖小门诊就诊,骗取钱财。 在旅游市场,“医托”或者“药托”又是怎么样形成呢?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旅行社老总说,为了让游客购买当地产的一些名贵药材,旅行社以外的人员装扮成医学教授或者医生,诱导游客购买当地的药材。如在丽江购买玛卡、螺旋藻等。当销售成功,这些所谓的“医学教授或者医生”就会有高额的回扣。 设局 告别“老乡”时代 进入“专家学者”骗局 还记得在云南丽江等地,普遍存在着“认老乡”的销售方式,即与游客攀亲,冒称老乡,以拉近双方距离,最后骗取游客购买珠宝。这些珠宝往往以次充好。精品区标价好几万的珠宝首饰,经鉴定通常是价格低廉的次货。在购货时,讲解员不经意间,会惊讶地说,我们老板和你们是同乡。随后,老板出场,关切地询问家乡的某某地,再介绍起自己几千万的生意规模。 “老板”还会坦诚地自报家丑,自报珠宝业经营内幕,说出自己经营的珠宝商品有着几十倍的利润,用苦肉计增加对方信任。最后,老板必定豪气大发,以成本价即标价几十分之一的价格限量,向老乡出售一两套珍贵首饰。认老乡这一招往往见效,许多道行很深的游客也会掉坑里。 如今,“老乡”骗局已经被识破,在丽江开始流行新的“专家学者”骗局。梳理近日在丽江旅游的10多条投诉中发现,每条投诉中都有一位“懂药”的人出现,基本都是自称是医药方面的“专家学者”,其实他们大多是旅游市场上的“药托”。为了让游客购买药材,旅游途中的“药托”使出了浑身解数设局:首先是拉近关系,与游客打成一片,把自己的“专家”牌亮出来,后来自己亲自出手……骗局一环扣一环,让游客防不胜防。 遭遇 旅游途中遭“药托”骗走2.8万元 “我们相信她是专家,相信她是在医科大工作的,因为她陪我们一起购买了玛卡。”在采访中,唐女士回忆了在丽江被“药托”忽悠的全过程。 3月7日下午15:00左右,唐女士他们一行6人去拉市海骑马和划船,在等船期间有一个女的要求同船游玩。上船后这位女士自称是重庆人,现在在四川医科大工作,此次到昆明讲课后与学生同游大理、丽江。后来这位女士就不断地说玛卡的药用价值,并说只有秘鲁的玛卡药用价值最高,且市面上很难购买,当然价格也很高。还教他们辨别真假,并且说她今年已经59岁了,但脸上没有什么皱纹及黑斑就是因为长期服用秘鲁玛卡的原因。 在划船结束之后,这位女士把他们带到了玛卡销售处,并开始拿起台面的白色玛卡给同行的游客闻,说这是本地人工种植的没有药用价值,然后跟卖货的说要秘鲁进口的黑色玛卡,卖货的就从台下拿出一罐满满的玛卡,这位女士闻了闻说这种是真的,在经过她一番砍价后谈到6元/克,还主动倒了一大袋,老板把剩余的给了唐女士他们一行,那女人还交待卖货的打磨称重再让我们平均分配(说这样我们不吃亏),结果称重之后唐女士一行6人共计被骗28000多元(其中一人高达16700多元)。 唐女士说:“当时,我们不想要那么多,但是卖货的说打磨了不能再销售所以必须要买,我们没有带那么多的钱,只好找亲戚刷卡买了,之后我们一行人一直在想这其中存有太多的巧合。那女人对于我们一行人太过于热情,并且在她说过秘鲁进口玛卡在市面上很难找到,但是很巧合的是她引导我们走的路上就刚好有,于是回家后上网查查发现这是一个骗局,很多人都被骗了,而且手法一模一样。 3月13日,朱先生在拉市海骑马、划船也遭遇了一模一样的骗局。朱先生说,到拉市海骑马和划船回来后,有个免费的东巴文化博物馆和中药材购买棚,从出口出去必须经过购买棚,有个自称湖南科技大学教生物的教授边走边给我们介绍玛卡,在看到玛卡后说这个挺好,而且说自己对这种药材很专业,说他懂就从12元/克还价到5元/克,他买了半袋后还边跟我说这个对失眠多梦、强身健体很有效,还教怎么使用,就一直怂恿购买。 称重之前那个“教授”问能不能打成粉,就不会缺斤少两了。打成粉后一称,780克,要3900元,朱先生当场表示不要了,老板则说说打成粉后不能退。朱先生说没有那么多钱。后来,那位“教授”就说帮朱先生代买一点,实在没办法朱先生买了580克,刷卡2900元。 重灾区 丽江成游市“药托”重灾区 又是丽江,2014年初,网上曝出的在丽江导游辱骂游客“不买东西比卖淫可耻”。如今丽江旅游市场又出现了“药托”旅游骗局。“丽江旅游到底怎么啦?”一些喜欢丽江的游客不禁问。北京游客于女士说:“我们是多么地喜欢丽江,白天,坐在古城里,看着雪上,晚上,来古城的酒吧里,遇见新朋友……” 从今年3·15前夕旅游投诉看,发生在丽江的旅游投诉主要是关于“药托”,这些投诉主要来自“万景黑幕旅游投诉平台”,投诉后并@本报记者@春城晚报旅游特快新浪官方微博。之前的投诉不计算在内,从2月26日起,@春城晚报旅游特快记者以及官方微博的就达到10条之多。 部分被骗案例: 案例一:丽江拉市海茶马古道购天价玛卡。 投诉人:贾先生 被投诉人/单位:丽江拉市海茶马古道药材店 投诉详情:2014年2月26日,购买了6420元的玛卡,同行朋友还买了700元的。怀疑是“医托”骗局。 案例二:丽江拉市海骑马出口处购买天麻被骗3000余元 投诉人:何清 被投诉人/单位:玉龙县拉市镇纳西中药材店 投诉详情:2014年3月5日,她同朋友两人(我们两人都是女孩儿)在丽江古城报了一个每人80元的拉市海一日游的团,骑完马和划了船后,遭遇“医托”购买了3000多元的天麻。 案例三:在茶马古道拉市海划船被“药托”骗了3570元 投诉人:魏慧 被投诉人/单位:茶马古道拉市海商店 投诉详情:同样,游客魏慧也有同样的经历。他说,他同朋友在茶马古道拉市海划船,船上一位40多岁的男子自称是湖南张家界人,在昆明开医药研讨会后顺便过来丽江旅游,在船上一直跟我们讨论玛卡,还说玛卡效果非常好。 在玛卡销售店,男子与店员开始唱双簧,还帮我们砍价,搞得我同朋友们有点晕,这位男子刷卡买了20000多元玛卡。帮我们挑选的玛卡分别是9000多元和5000多元。后来发现被骗了,自称是湖南男子就是一个托,通过后面的协商,最后还是掏了3570多元。 案例四:丽江拉市海被骗高价买玛卡 投诉人: 陈先生、谭可、唐女士(三人分别在同一天被骗) 被投诉人/单位:分别是丽江拉市海净茶马古道药材店、云南省丽江市茶马古道拉市海划船旁药铺、拉市海玛卡销售处(古城区星星地暧经营部)。 投诉详情:3月7日,三人分别被“药托”诱导购买4090元玛卡,购买2000多元的石斛,购买28000元的玛卡。 云南省旅发委 已经通报丽江市政府联合相关部门整治 谈到丽江“医托”和“药托”,云南省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关注其严重性,并已经通报丽江市政府,希望能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清理整治。 这位负责人还说,旅游市场诚信经营秩序的形成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个别商家不诚信经营甚至是违法、违规经营的现象。为此,云南近年来在旅游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研究和部署了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措施和办法,创新综合监管机制,继续对旅游行业非法经营、违规经营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以维护广大旅游者权益,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云南旅游的知名度。 在今年年初就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旅游法〉整治旅游市场突出问题的通知》,对旅游购物、旅游接待服务、旅游市场准入以及旅游安全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要求各旅行社、相关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在经营和服务中严格执行“十五不准”,并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通知》的前三条就是关于购物的,分别是旅游购物企业、商家及其从业人员和导游、旅游车驾驶员不准通过夸大商品功效等方式向游客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旅游者购物或通过言语刺激、行为威胁等方式强迫及变相强迫游客购物;旅游购物企业、商家不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销售质价不符的旅游商品以及不明码标价、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游客与其交易;旅游购物企业及旅行社不准以不正当理由拒绝游客退货。 对于“强迫购物行为”,《通知》明确,根据《旅游法》《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中的相应条款,根据情节轻重,将处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整顿、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导游证等处罚,并处相应的罚款,处罚额度依据《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对涉事旅行社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