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摘录: ■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据统计,试点官员财产公开的地区已接近40个。近40个试点地区中,除了银川、哈尔滨、石家庄3个省会城市,其余试点均为县市区。由于试点地区行政级别不高,所以,科级干部系官员财产公开的“主力”。 ■ 记者回访其中30个试点地区,结果发现,多地对官员财产公开未作表态,“昙花一现”的地区多达13个。其中“人走政息”是导致官员财产公开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地区终止试点源于公众压力和个别官员的阻力,第三点原因是官员财产缺乏第三方机构和行政监督造成难以核实,最后一点原因,像重庆市黔江区纪委工作人员表示过,之前公示过1次,针对提拔上任前的干部,但现在已停止,停止的原因在于上级部门要求,中央没有新的指示前,不要再进行财产公示。 ■ 30个试点地区中,坚持至今的试点共计14个,公示时间最长的已持续近6年。如浙江慈溪,2008年试点至今,每年1次,全体市管干部统一“晒”家底。公示方式多是内部公示,不登报不上网。但公示内容被指信息存在过粗、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在民众的监督举报当面,不少媒体跟踪报道江西黎川县等试点,称财产公开后“官场静悄悄”,很少有人对真实性提出质疑,大多地区零投诉。 ■ 每年都有新的试点地区加入,每年都有老的试点终止,就这样,官员财产公开走过了近6个年头。 5年来近40地区试点官员财产公开 但超半数试点地区"昙花一现";地方试点多为县市区,主要针对科级干部 8月11日,哈尔滨市提出,拟提拔考察的人选,须公开收入、汽车、住房等个人资产。这是5年来,第3个试点官员财产公开的省会城市。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2009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首开先河至今,试点官员财产公开的地区已接近4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