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一周不仅考验考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考验考生高考前一周的心理素质,笔者整理了部分备考策略及注意事项,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一)高考前一周备考策略 1、考前的最后阶段应注意在教师指导下,在“教材重点”“高考热点”上着重加强,在“知识盲点”“解题弱点”上及时查缺补漏。不要再解难题,应把复习强度与密度逐渐降低,休息时间逐渐增加,让复习在轻松的心态中进行,使心理和生理处于一种良好的备战状态。 2、注意休息与饮食,切勿吃过多油腻、过于辛辣的食物,和平时一样最好,多吃蛋白质高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按照高考两天的时间来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切忌熬夜复习。 4、要有积极的心态。不要因高考就过度紧张,往往紧张的同学考得并不理想,而那些平常心对待的同学发挥正常或者超常发挥,所以,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用平常心对待,把高考当成平时的一次小测试。 5、准备好考试用品。橡皮、水笔、填涂铅笔等文具提早准备,熟读考场规则,杜绝舞弊等违纪行为。 (二)高考前一周心理准备 1、 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正确的定位是高考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平时成绩,给自己正确、客观的估计。宁可期望值适当降低一些,以平常心来对待高考,这样在临场时就不会因为有不会的题而焦躁不安,就能很理智地对待它,并冷静地去思考、解决它。 2、 稳定情绪、克服干扰,学习紧张,天气燥热,外界或家庭内部的干扰,都会使你情绪波动。此时,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用理智来战胜躁动。多想高兴事,适时做深呼吸,听听舒缓、轻柔的音乐,同父母或好友倾诉倾诉,用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愉悦情绪是通向胜利的桥梁。 3、放下与考试无关的事。高考期间,所有与考试无关的事情都不要去想,这有利于高考期间精力充沛,正常发挥。 高考前一周,家长注意事项。 高考前夕,不少父母比考生更焦虑,高考前一周,家长的态度和表现对考生至关重要,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考生的备考状态。 考生大部分压力源于父母的过分重视。考生因为“担心父母失望”“怕给家长丢脸”等,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有时还会头疼。因此,面对孩子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家长此时应扮演“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当家长关注过度时,这种焦虑和压力会直接传染给考生。建议可以陪孩子聊聊天、散散步,谈些学习以外的话题,通过短暂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缓解其压力,给孩子鼓劲儿。对于孩子的成绩,无论好坏,家长都要学着接纳,因为学习是个长久的过程,急功近利在这时没有任何作用。 “只要你能考个好大学,我们再辛苦也值得。”“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只要你考上了某某大学,我们就给你买你要的东西。”“别担心,考不上我们也不会怪你,明年再复习就行。”此类的话千万别对考生说,因为这些看似鼓励或安慰的话实际上含着消极暗示,会增加考生心理负担。 高考前,家长只要做好孩子生活上的保障,观察孩子心理没有大幅波动,就不必刻意介入。 (施学群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