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华丽转身 拥抱世界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18 19:35:41

●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2005年2月2日,香格里拉县碧塔海和纳帕海列为国际重要湿地;9月18日,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荣获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称号;10月23日,香格里拉县金沙江虎跳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大峡谷之一;11月,普达措国家公园正式成立。

●2007年6月21日,普达措国家公园正式揭牌,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

●2012年11月26日, 普达措成为国家5A级景区。

●2014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香格里拉县撤县设市。

●2015年4月30日,香格里拉县举行撤县设市授牌授印仪式,实现撤县设市的转身。

截至2014年底,香格里拉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0.94亿元,是2001年的21倍;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71亿元,是2001年的75.31倍;县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05亿元,是2001年的13.62倍;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5923元,是2001年的5.56倍;接待国内外游客1080.2万人次,是2002年的11.9倍;实现旅游总收入97.2亿元,是2002年的25倍;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2.5亿元,是2002年的109.6倍;民航运输起降架次从2002年的1498架次增加到5190架次;旅客吞吐量从2002年12.79万人增加到45.36万人。

在这最美好的季节,中国·香格里拉五月民族传统赛马节正向我们走来。随着撤县设市的成功,香格里拉华丽转身,热情拥抱世界。

13年前,随着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品牌正式落户迪庆,促使“香格里拉”这一世界品牌从虚拟走向了现实,带动香格里拉县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更名以来的13年,是跨越发展的13年,是政通人和的13年,是辉煌灿烂的13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凭借“世界的香格里拉”这一品牌,香格里拉县委、县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守护和提升香格里拉品牌三大任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农业稳县、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谐安县”发展思路,着力培育矿产、旅游、水电、生物四大支柱产业,切实打牢农业、交通、教育、生态基础,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进步、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共荣、边疆稳定安宁、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藏区特点、符合香格里拉实际的发展之路,经济增长速度跻身于全国藏区前列。

这13年,是科学发展的13年,香格里拉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是和谐发展的13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社会更加稳定;是跨越发展的13年,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是旅游大发展的13年,全县旅游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各项旅游服务设施综合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的13年,党在藏区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13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变化最大的13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13年。

香格里拉乘着品牌的翅膀起飞,以旅游产业为龙头,通过不断努力奋斗,建成了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代表的全国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享有 “中国最具活力的旅游城市”、“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十强景区称号”、“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金奖、“中国最具活力的旅游地区”奖、“中国金牌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中国最美的大峡谷之一、 “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等殊荣。

13年的发展成就,体现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体现着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凝聚着香格里拉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的智慧和胆识,镌刻着全县人民奋发有为、勇创一流的豪情壮志和奋斗足迹,倾注着各级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香部队、武警官兵和所有关心支持香格里拉发展的各界人士同心同德、共创伟业的心血和汗水。

当前,香格里拉如期实现撤县设市目标,站在新的起点上的香格里拉市,随着丽香铁路、丽香高速公路及滇川通道等一批交通大通道的建设,香格里拉市将以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强市,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精品旅游区”为目标,拉开深度营销香格里拉旅游的序幕,塑造世界的香格里拉整体旅游品牌和文化形象,拉动旅游文化产业链延伸与发展,使其成为世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心灵朝圣的天堂,藏文化的全新演艺之都,使融自然与人文、神秘与宁静、优雅与壮阔、古朴与现代、和谐与幸福为一体的香格里拉从此成为世人寻梦的家园,香格里拉势必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香格里拉网记者 石显尧)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