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网讯 (记者 永基卓玛)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启动以来,迪庆始终坚持强化问题导向,深入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除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的改革举措外,还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决策启动和推进六项改革,使工作中的难点变成了亮点。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推进“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针对全州大环境存在“发展环境优化不足”的问题,州委、州政府以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务实担当的作风,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以“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迪庆”为主题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通过强力实施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社会治安秩序整治、城乡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政务环境综合整治等12个专项行动,把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治州的有力抓手,切实改善迪庆发展、旅游、人居“三大环境”。通过第一、二阶段的集中整治,全州社会治安、旅游环境、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生态环境、路域环境、城市绿化、寺院环境、政务环境明显改善,迪庆“大环境”整治初显成效。 开展目标督查管理考核工作。为进一步强化我州各级各部门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绩效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推进工作落实,借鉴昆明等州市先进经验,立足迪庆实际,以年初统一制定各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期间以目标督查管理为抓手促进各阶段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年终对各目标责任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并按考核结果兑现绩效的方式,开展目标督查管理考核工作,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落实不力、效率不高、作风不实等问题。通过管理目标化、执行刚性化、监督制度化、绩效导向化的目标督查管理工作,各级干部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明显增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执行力大大增强,有效促进了州委、州政府重大决策事项的贯彻落实。 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我州教育综合改革以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按照“州办高中、县办初中、乡(镇)办小学、村办学前班”的办学思路,采取“撤、并、建”等措施,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中小学校区域布局调整步伐,提高办学的集中度,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基本完成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阶段性任务,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效益较高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基础教育实现了由分散向集中、由巩固向提高、由普及向优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教师安居乐教、学生安心学习、家长安居乐业的局面基本形成,全州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开展藏区维稳工作。迪庆长期处于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渗透破坏的前沿阵地,维护好社会稳定是全州工作的根本大局。州委、州政府始终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以打造“平安迪庆”、创建“和谐藏区”为目标,不断创新维稳工作思路、不断细化维稳工作措施,不断健全维稳长效机制。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迪庆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以及实施细则等地方性法规,将管理、服务、引导等方式结合起来,巩固和深化民族宗教管理长效机制,扎实推进藏传佛教寺院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管理,实现藏传佛教领域长治久安。 开展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调整试点工作。迪庆州纪律检查委员会根据“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聚焦中心任务,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出台了《迪庆州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调整试点方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调整试点工作。州纪委内设机构改革调整试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优化纪检监察机关的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定位,聚焦中心任务,更好地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有利于深入推进我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迪庆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立州”列入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力求在“立”字上下足功夫,积极倡导“两座山”的生态理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为保护好金山银山,迪庆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出台了迪庆州草原管理条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探索“人下山、树上山”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生态移民”扶贫综合开发工作。深入开展“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实施集中供暖工程,有效遏止因砍薪取暖对生态的破坏,保护好“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确保迪庆永续发展。为建设好绿水青山,深入推进“森林迪庆”建设,创新性地建设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在全国首家出台并实施禁止使用塑料袋,杜绝白色污染。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城乡绿化、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扎实提升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迪庆重要生态屏障的作用日益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