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新春走基层:清泉淌进心窝窝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3 09:59:30

——维西县实施藏区安全饮水工程侧记

引来甘露润心田,各族群众笑开颜。“在上级的关心帮助下,我们通了路、通了电、通了广播电视、通了移动电话,现在又通了自来水,有了水,我们的日子更安逸了。”维西县巴迪乡巴迪村藏族农民定主高兴地说。巴迪村是巴迪乡政府所在地,过去,这里的干部群众饮用水十分困难。去年,维西县实施了藏区安全饮水巴迪集镇供水项目,为巴迪村群众“解了渴”,暖了心。

“藏区安全饮水工程是一项水利扶贫工程,是维西县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惠及群众最多的民心工程。”维西县水务局负责人赵晟晖说。

藏家山寨的暖心事

在塔城镇达摩寺背面的山腰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藏族山村,名叫农古顶,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藏式建筑风格的民居若隐若现。沿着进村的石板路往前走,仿佛进入桃源世界。这里只居住着13户65人,有1个党小组、7名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青石板路像一条飘动的玉带,延伸到家家户户,每个家庭都有一栋漂亮的藏式3层楼房,青色的石头墙、青色的瓦,13户人家清一色。前几年,这里的青石板路上经常行走着用木桶背水的村民。

说起背水人,农古顶村共产党员、致富带头人和明先讲述了农古顶群众吃水难之苦:“前年,在上级支持下,农古顶村群众建设核桃基地。村里只有一个水源地,水源还没有筷子头那么粗。由于水少,浇灌核桃苗遇到了困难,村民连夜在水源地的水池旁排着队取水,然后将水背到核桃地,不分白天黑夜干了一个多月,核桃苗种下去并成活了。”

山脚下就是滚滚金沙江,山头上的农古顶却饱受缺水之苦。“一个村子一口井,遇到旱季水源干枯,全村人没水吃。”这是对农古顶群众饮用水难的真实写照。

吃水不忘挖井人。“去年12月2日,我们村通了自来水,群众载歌载舞庆祝,打心底感谢党,感谢政府。”和明先说,“自来水不仅解决了饮水难题,还为我们发展旅游业和中药材产业提供了水源。”

借得阳光润心田,农古顶群众在维西县实施“藏区饮水安全项目塔城镇说布通片区光伏太阳能提水工程”中得到实惠。过去,居住在高寒山区的说布通、农古顶等村寨的700多名群众饱受缺水之苦,如今,他们千年的愿望变成真。

赵晟晖介绍说,塔城镇说布通片区光伏太阳能提水工程水源点位于达摩寺对面的巴珠村,通过自流引水到格里卓后,利用水泵分两级向达摩寺提水。该项目一级水池设计高程2700米,扬程高度620米,管道距离1610米,泵房面积35平方米,晴天日提水量110立方米;二级水池设计高程3132米,扬程高度413米,管道距离1760米,泵房面积35平方米,晴天日提水量50立方米。工程合同价为407.876万元。

扶贫甘露润心田

扶贫甘露润心田,各族群众笑开颜。塔城镇海尼村万念拉村民小组傈僳族妇女五一妹今年40刚出头,随着清幽幽的自来水淌进家里,她的心里乐开了花。“打小就听老人说,我们村缺水;打小就过着背水吃的日子。现在安逸了,自来水流进了家家户户。”五一妹的话表达出万念拉村民小组群众的心声。千百年来,崇山峻岭中的高寒贫困山村傈僳族群众饱受缺水之苦。2015年实施藏区安全饮水项目,把群众安全饮水梦变成现实。

在通自来水之前,万念拉民小组群众要到2公里外的山沟沟里背水,背一次水要花上近两个小时。遇上旱季,沟里的水枯了,吃水就更加困难,吃水贵如油,洗脸水舍不得倒,用来喂牲口。庄稼缺水,收成不好。

5万余人告别“水困”

“去年以来,维西县认真践行民生水利理念,以解决百姓饮水不安全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扎实推进水利扶贫工作,改变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加快贫困山村群众脱贫摘帽步伐。”赵晟晖说。

截至目前,维西县完成总投资7605.93万元的藏区农村新增饮水不安全项目建设任务,建设391件工程(其中,零星工程388件、连片供水工程3件),项目点分布在全县7乡3镇范围,涉及1个乡集镇供水、77个村委会、463个村民小组、5万多人,总供水规模达每天15765.5立方米。

目前,维西县制定了“十三五”水利规划,以水利提质增效为重点,进一步改善群众饮用水条件。(香格里拉网记者 杨洪程)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