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宰客”式繁荣伤了旅游经济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11 15:16:26

袁浩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今年“五一”假期和端午节假期出游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认为景区宰客现象和以前一样,32.5%的受访者认为有所好转,76.8%的受访者表示景区内商品标价虚高问题仍普遍,74.1%的受访者表示景区宰客现象会直接影响下次的出行选择。

景区商家趁着旅游高峰涨价、宰客,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人总结出游客遭遇“宰客”时的心理:“惹不起”——人生地不熟,胁迫埋单或多或少有暴力伴随;“耗不起”——就算找到相关执法部门,经过较长时间的立案调查,搭上了钱还误了假期;“躲得起”——权衡之下,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挨宰虽然窝囊,总比吃了别的大亏要好。正是摸准了游客的这种心理,一些景区的商家宰起客来肆无忌惮,还拿出了成本太高、明码标价、交易自由等理由,游客往往吃了亏无处评理,只能自认倒霉。久而久之,宰客现象愈演愈烈,成为附着在假日经济上的一颗毒瘤。

景区存在“宰客”现象,有悖商业诚信。默许或纵容不良商家为游客提供质价不符的旅游产品、“开门迎客、关门宰人”等现象存在,不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阻碍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旅游景区的硬件建设跟得上,更需要吃、住、行、游、购、娱等软件规范跟得上。

虽然如此,景区的商户却不太在乎所谓的商业诚信。现在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旅游需求旺盛,对于很多热门景区商家来说,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如果全国有一半人“到此一游”,他可能一辈子都吃不完,所以,一些商家在宰客时并不指望回头客。特别是在节假日之所以宰客更严重,则是因为在这特殊的时刻,市场供需更加失衡。每逢长假我们就会在媒体上看到很多景区人山人海的图景,此时,游客不仅在游玩的时候会挪不动脚,而且消费的时候也往往失去了用脚投票的选择权。

然而,这些短视行为终究要付出代价。这几年,媒体相继曝光了丽江、三亚等地的“宰客”事件,且有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被卷入了“宰客门”,很多网友也自发地对这些地方的旅游进行抵制,可以说,“宰客”之风不刹,某些地方旅游市场环境不能得到根本改善,那么,恐怕很多国人就不会去旅游了。很显然,这既不符合地方利益,也不利于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

窃以为,别让“宰客”式繁荣伤了旅游经济,亟需建立现场受理和旅游投诉快速结案机制。越是节假日越是价格违规现象的集中爆发期,而且游客流动性大,事后处理不方便,有关部门不能以放假来推脱责任,必须及时了解情况尽快处理。学会接招“维权2.0版”,提升网上舆情反应能力,及时介入调查,对宰客现象露头就打,或者借助大数据手段构筑旅游诚信平台,对投诉较密集的景区、商家进行动态管理,督促其提高品质、改进服务。

长久之计,则需要充分借助信用体系的力量。时下,国家旅游局已经建立了景区“红黑榜”制度,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调的是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景区中个别商户宰客,对整个景区乃至城市的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恰恰体现为“处处受限”。旅游“红黑榜”在客观上对景区构成了一种失信惩戒,可倒逼景区管理者加强监管,主动治理宰客行为。这样的“红黑榜”若能成为常态化机制,定期地晒一晒,并落实具体惩戒措施,把问责的压力落在景区管理者身上,并传导到每个商户,就一定有助于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

 

责任编辑:王维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