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7·26”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解读之二
世情国情党情是什么?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09 11:04:47

世情:

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今天的世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对于国际变局,早在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作出这样的判断: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

对于世情,中国怎么看?习近平强调,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5年来,中国透过“浮云”,对世情有着清醒的认识: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容乐观。粮食不足、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异常、人口膨胀、贫困、疾病流行、经济危机等诸多全球性难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鉴于世情,中国怎么做?在诸多外交场合,习近平反复强调,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与方案。2013年秋天,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当前,世界经济走到关键当口。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为此,中国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2016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中国方案”: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

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好实现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早在2012年11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就作出上述判断。他还指出,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

习近平指出,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在当前这个阶段,从中国官方公布的宏观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014年5月,习近平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出“新常态”。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新常态下的一个必然选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今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半年报”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成效持续显现。

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习近平强调,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既定目标。”

党情: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