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市建塘林场发展纪实 ●陈福荣 张锦明 “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金山银山,守护雪山草甸就是守护世界的香格里拉。”在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腹地,海拔3300米的迪庆高原,有一支不畏严寒的队伍,自然条件恶劣,但挡不住巡山护林的步伐,高原缺氧,但不缺守护好183万亩国有林地的精神,这就是香格里拉建塘林场的62名干部职工,他们真心真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金山银山”的要求,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扎根高原,爱岗敬业,常年奋战在金沙江上游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第一线,在森林防火、林政管理、公益林建设、森林疫情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扎实工作,加快林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了香格里拉绿水青山,使香格里拉环境更加美好,品牌更加响亮。 破浪前行 守护青山 建塘镇是州、市政府所在地,历史上是茶马古道和滇藏公路的重要通道。全镇国土面积145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83万亩,森林覆被率74.99%。众多的高原湖泊、雪山草甸和垂直分布的植被类型尽显香格里拉四季不同的美景。辖区内有5个村委会(吉迪、解放、诺西、红坡、尼史),5个社区(金龙、北门、仓房、北郊、建塘), 86个村民小组,涉林人口17847人,农户3649户。 由于迪庆森林曾遭受“大跃进”毁林炼铁、上世纪60年代毁林开荒,特别是70年代国家森工企业过度开采等三次重大采毁,境内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山高、坡陡、高寒,植被恢复难度大,树木生长期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生态保护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重建的任务十分繁重。 建塘林场场长李玉和说,上世纪90年代末,成片的原始森林被砍伐,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国家果断实施天然林禁伐政策,迪庆调整产业结构,整合森工企业,2000年成立建塘林场(站),在主要林区设立了洗脸盆垭口、属都湖、大宝寺、雷达站四个管护点,逐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经过经济结构调整,昔日的砍树人转产分流变为护林人。目前,建塘林场(站)共有职工62人,其中林场60人,林业站2人;管护着全镇183万亩森林资源,其中:国有林54万亩,集体林129万亩。公益林总面积119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12万亩,地方公益林107万亩),商品林64万亩。 成立至今,建塘国有林场严格落实森林管护责任,狠抓资源林政管理,切实有效地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做好集体公益林补偿金的兑现,开展森林疫情防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天保一期(1998-2010年)完成公益林建设项目100908亩,完成植被恢复费建设项目8000亩,2012至2013年实施公益林建设项目14000亩,森林抚育补贴项目17500亩。取得了连续10多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无重大林政案件、无违法违章占用林地、无重大森林病虫害的好成绩。 ![]() 慰问困难职工。 多措并举 保护生态 ——广泛宣传,落实责任。历史上,建塘镇当地农牧民长期靠山吃山,建房取暖需要砍伐树木,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有的上山砍树或者猎杀野生动物,有的毁林开荒乱占林地,要杜绝这些违法行为,难度非常大。为把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责任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制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等违法行为,建塘林场(站)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切实搞好生态保护,与各管护点层层签订管护责任状(责任合同),与全体职工签订管护责任协议书,与护林员签订责任合同,明确各自的管护范围及管护任务。每年防火期到来之前,与林区施工作业单位签订防火期森林防火责任协议书,建立半专业扑火队应急处置突发事件。 同时,认真开展好森林防火宣传动员,深入林区、社区、农户家中发放森林防火户主责任通知书,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协议,广泛讲解宣传 《宪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环境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协调解决林地纠纷矛盾,教育引导林区群众理解“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内涵,深刻领会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意义,生态是香格里拉品牌的生命线,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绝不能走人与自然对抗的路子。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经济要服从生态,走一条经济与生态双赢之路。 每年深入建塘镇独克宗小学、市民族小学、纳赤塘小学等学校,驻地企事业单位,开展“五个一”工程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在林区、道路等场所广泛张贴护林防火宣传标语,努力让社会各界了解森林防火知识,做到家喻户晓。2014年6月,在云南省林科院的指导支持下,建塘国有林场在桑那水库实施高寒山区生态恢复建设项目,高标准人工造林400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380亩,成为高寒山区生态恢复项目的典范和样板。 2016年组织林场党员职工及尼史村村民在环湖沿线的面山开展义务植树,共植树16000余株,恢复面山302亩。 通过一系列措施,在建设生态文明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保护天然林资源的良好氛围,从源头上遏制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规范了林地征(占)用管理、保障了森林资源的不断增长。 ——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丰硕。按照国家、省、州、市林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下达的任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林业建设项目,营造香格里拉秀美山川。 1998年-2010年,实施天保一期林业项目100674.6亩。其中,人工造林16008亩、封山育林59000亩、人促更新19500亩、退耕还林6166.6亩。 2011-2017年,实施天保二期林业项目70600亩。其中,人工造林20000亩、封山育林25100亩、森林抚育25500亩。 天保一期、二期林业项目合计绿化171274.6亩。 ——认真贯彻落实公益林补偿政策,引导农牧民保护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 2009至2016年,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向全镇3649户林农发放了4797.7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调动了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从2015年开始,在全镇范围聘请生态护林员74名,每人每月2100元劳务费。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6年在诺西村、吉迪村聘请115名护林员,每人每年劳务费1万元,2017年在尼史村聘请45名护林员,每人每年劳务费1万元。 同时,引导农牧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保护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如国家林业局2008年6月审批的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得以成功开发,让公园里和周边的村民们实现“生态转身”:不再砍树打猎,而是成为景区生态的维护者和受益者。过去在村民的眼中,山水很美,但生活贫困。国家公园开发后,约602平方公里的公园以4.58%的面积开发利用,有效保护了95.42%的区域。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公园涉及的2个乡镇、785户村民得到反哺,利益补偿合同实行5年一定,第一轮每年反哺资金近1000万元,现在每年反哺资金2000万元左右。除反哺资金,公园优先聘请村民务工,并实施相关帮扶举措,得到了多重受益。 引导农牧民大力发展松茸、野生菌等林下经济,松茸是迪庆州最具特色的生鲜农业产品,每年7月初至10月底集中上市,香格里拉松茸占全省鲜松茸出口量的65%以上。其中,建塘镇许多农牧民依靠采集销售松茸实现了脱贫致富,从而增强了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达到了“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林区治安稳定、林区群众满意、林区社会和谐”的目的。 ——切实开展野生动物保护补偿工作。过去,因为掠夺式乱砍滥伐,地方森林生态系统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越来越少。近年来,随着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生态自然环境极大改善,已绝迹多年的野生动物又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野生动物的大量出现,它带给人们的不光是惊喜,棕熊伤人、袭击家畜、损毁农作物等事件频发,居住在高半山区的村民深受其害。“最多的一年达到66起报案,仅2017年上半年,就接到了30起报案。”部队转业到建塘林、今年已经55岁的老职工洛桑定主说:“2004年开始,建塘林场逐渐规范管理野生动物保护补偿工作,每当接到报案,我们就要立即与村民一起爬山过草地赶到案发现场查验,了解记录案发情况和庄稼收损、牲畜和人被伤害情况,协助联系政府有关部门、保险公司和医院,及时进行理赔或治疗,努力保障受损者利益。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安抚村民,做好思想工作,并宣讲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还要打击偷猎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 ——防控结合,积极开展森林疫情监测、预报和防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疫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183万亩天然林资源生态安全,把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建塘林场站设立了森防办,安排专职森防人员负责建塘镇森林疫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坚持森林疫情月报制度,组织林场职工在安全、快捷、有效的原则下完成辖区内森林疫情防控任务。如2015年至2016年,发现高山松枯死、树枝枯黄等现象后,根据“预防为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组织森防人员和技术人员在五凤山、白鸡寺等地全面调查、除治木蠹象虫等病虫害,有效防止了林业有害生物蔓延、传播。 2012年10月16日,国家林业局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在香格里拉召开。参会领导到建塘国有林场普达措林区、属都湖管护点及浪茸村民小组等地视察,对建塘国有林场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集体公益林补偿金兑现情况以及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给予了充分肯定。2014年5月,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到香格里拉市检查指导林业工作,对建塘林场(站)造林绿化、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森林管护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 香格里拉市林检局、建塘林场工作人员对城市绿化树木进行植物检疫。 党建堡垒 温暖人心 “建塘林场成立之初,职工由原来的州木材公司、中甸县联营公司、小中甸林业局等单位转产分流而来,昔日的砍树变为护林人,这是一句简单的概括,其实,人人经历了失业的风险、收入的减少、心灵的伤痛,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重新站了起来。”建塘林场党支部书记陈福荣说,面对形势的变化和挑战,党支部始终团结带领全体职工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加强基层党建推动各项林业工作顺利开展,用实际行动守护了香格里拉绿水青山。 17年来,建塘国有林场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积极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型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组织学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林业政策法规知识,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和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形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良好风气。同时,建立完善考勤制度、车辆使用、党风廉政等多项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注重以党建带动工、青、妇等基层组织建设,关心困难老党员、困难职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问题。同时,根据职工有藏、傈僳、纳西、彝、汉等多民族,学历普遍较低、家庭困难大等情况,积极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法规政策,引导全体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团结协作、汇聚力量,从而推动林业工作有效开展。 “经过下岗考验、分流转岗,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扶持下,现在工作、生活逐渐稳定了。”徐红松说。1993年,18岁的徐红松从迪庆州农校职高班毕业分配进入州纸浆厂工作,她当上了一名令人羡慕的电工。天然林禁伐后,1999年州纸浆厂政策性破产,徐红松被迫下岗,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一度心情低落。2000年她分流转岗到小中甸林场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2007年调入建塘国有林场防火办、项目办。她说:“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林业部门实施了天保二期工程,香格里拉变得山青水秀,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让人看到了希望,林场职工和广大林农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站在“十三五”规划新起点,建塘林场全体干部职工立足岗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按照生态立州战略要求,继续守护好香格里拉绿水青山,努力为推进迪庆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新藏区和实现可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奉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