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愿迪庆的明天更美好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12 08:57:51

——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王树芬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王树芬。

香格里拉网讯(记者 普自林 石显尧 李杰)“因美籍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于1933年创作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而闻名全球的香格里拉,在藏语中意为‘心中的日月’,它是传说中消失的地平线,是世人梦中的世外桃源。那里就是我的家乡,巍峨的雪山,广阔的牧场,清澈的湖水。作为一名迪庆人,我感到很自豪,也时常向别人介绍迪庆香格里拉。”近日,记者采访王树芬,她讲述了在迪庆生活工作的经历。

记者:今年适逢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您作为一名恢复高考后首批依靠读书走出来的迪庆人,毕业后又义无反顾选择回到家乡,参与家乡建设,当时是怎么想的?

王树芬:我出生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一个普通藏族农牧民家庭。那时还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末期,成长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年少的我切身感到民生多艰,一颗长大了要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的信念种子悄然在心中萌芽。1979年7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我参加高考并取得全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在时任中甸县一中校长和老师的鼓励下,怀着能够成为一名藏族女工程师、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我毅然选报并顺利考入了昆明工学院冶金系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分配时,按照在校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排名,我被分配到冶金专业学生最向往、专业最对口的云南省冶金厅。当时,正值少数民族地区百业待兴、迫切需要大学毕业生参与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作为一名来自藏区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积极响应号召,甚至没做太多考虑,就放弃了在省城昆明的工作机会,义无反顾回到了当时还很贫困落后、偏僻封闭的家乡工作。

80年代初的迪庆,工作生活条件与省城昆明相差实在太远,对于基层公社的一名工作人员来说,即使想去一趟省城昆明都属太过奢侈的想法。当时,最可惜的是,到基层工作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热爱并辛苦学习多年的专业,还有那个当工程师的梦想。因为当时的迪庆州没有冶金工业,也没有从事冶金专业工作的机会。虽然放弃了很多,但家乡的需要和呼唤,就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贫穷和落后,把家乡建设成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

记者:作为一名迪庆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人,特别是作为迪庆经济社会改革开放期、转型期的参与者,能否介绍一下当时情况及思考?

王树芬:改革开放之初的迪庆,春雷滚滚,人们压抑许久的激情终于得到了释放,可能由于耽误得太久了,需要夜以继日工作才能赶上吧!随着改革开放,迪庆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各条战线都极度缺乏人才。

我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当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刚参加工作就迅速压上了重担,被任命为中甸县大中甸公社管委会副主任,当时也是激情高涨,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每天抢着干、争着干,心里只是想着工作、工作。后来,在迪庆州工交局、州委组织部、州乡镇企业管理局任职,短短几年换了多个岗位,中间还参加了为期一年的第一期省委党校青干班学习,系统学习了党的理论,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改革的春风再吹遍神州大地,迪庆藏区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时任迪庆州乡镇企业管理局副局长的我,也积极响应州委的号召,毅然辞去了副局长的职务,放弃了已经安稳踏实的工作和生活,去创办乡镇集体企业,成为迪庆州第一个下海的女企业家。我带着几个年轻人,一起创办了中甸县康奔实业集团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当时,我的爱人在部队工作,孩子还上着幼儿园,但市场奉行的是优胜劣汰的法则,我只能时常勉励自己,“既然选择了创业,不管前面有路没路,那都得闯出一条路来。”为了开发新产品、找市场、谈项目,可以说是不辞辛劳,甚至几次因劳累晕倒在办公室里。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康奔实业集团公司很快走上正轨,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轻集体小企业发展成迪庆州首家股份制企业,成为了迪庆州最有创新力的企业,是迪庆州的吸纳就业人员大户之一,被媒体誉为“为藏区的改革开放吹起了一股新风”。

1994年9月,在组织的关心下,在群众的信任下,32岁的我当选为迪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分管财政、金融、税务、工业、国有企业改革和招商引资以及扶贫等工作。在荣幸之余,心中感到的是一份更加沉甸甸的责任。为此,我利用一切能挤出来的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政治、经济理论知识。在组织的安排下,我还参加了在香港组织的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学习,从遥远的西南边陲的大深山里走出来,到了繁花似锦的大都市,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发展的差距。那次香港培训的所学、所见、所闻,也给我来了一次头脑风暴,市场经济意识再次被唤醒,市场经济思维进一步得到强化。站在世界经济发达的高点看迪庆,把家乡建设得更好的心情更加急迫。就这样边学边干,我考虑,像迪庆州这样落后地区可以通过招商合作实现要素聚集,从而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作为分管工业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副州长,在州委、州政府提出的“远学上海,近联昆明”精神指导下,我大力推动迪昆经济合作,引入资金对硕多岗河进行水电梯级开发,深入推动国企改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关心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努力栽好经济发展环境的“梧桐树”,先后引进中国国电集团、昆钢集团、环太酒店、松茸加工厂等企业到迪庆栖息筑巢,为迪庆经济迈出新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这些企业仍然是迪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记者:作为一名迪庆籍的领导干部,虽然离开家乡工作十多年了,但是您一直时刻关心、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力所能及的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特别现在又作为挂钩联系德钦县的省级领导,对迪庆您有哪些思考及建议?

王树芬:因为组织的培养和家乡人民的哺育,我从迪庆走到了省民政厅厅长的重要岗位,现在又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无论在哪个地方、在哪个岗位,家乡都是心底最深最浓的情结,藏区同胞们的生活困难问题是我最放心不下的惦念,在民政工作时推动构建了适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政工作格局,农村低保覆盖面和资金配套等方面更向边境、藏区和人口较少民族的特殊地区倾斜,尤其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的生活困难问题格外关注,并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在人大工作时,每年都会选取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比如“三江并流”遗产地旅游产业培育和发展,云南藏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藏区供暖建设项目以及藏区生态保护等方面向全国人大提出意见和建议。目前,根据省委安排,我挂钩联系德钦的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到挂钩点进行扶贫调研、开展相关工作。当初面对德钦县贫困现状,我深感压力,深恐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望,我对自己说,也向德钦脱贫的相关各方讲,我一定按照真挂真帮真扶的要求,尽心尽力做好德钦脱贫攻坚挂包帮工作。两年来,我多次召开德钦县脱贫攻坚省级部门协调会,还带着迪庆的同志到国家相关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动员各方力量向德钦脱贫攻坚聚力聚焦;走遍了德钦县8个乡镇,边调研边督促边协调,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为增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去年5月,我组织省人大常委会对中药材产业有深度研究,具有造诣的委员到迪庆,就如何把优势的中药材产业变成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进行调研,回来后,又对接云南白药在德钦县发展高原特色中药材产业。很欣慰的是,当前,迪庆全州上下按照迪庆藏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按照“州统筹、县为主、乡(镇)负责、挂钩单位助推”的脱贫工作机制,正以坚定的政治担当和“钉钉子”精神,全力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持续加大扶贫投入,加强资源资金整合,统筹推进“五个一批”工程,使贫困户如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贫困乡村和贫困县如期脱贫出列,脱贫攻坚成果显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说思考和建议的话,当前,全省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省委第二次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藏区工作的重要论述,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给藏区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更要深刻认清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历史方位,牢牢铭记使命担当,把讲政治、政治合格作为生命线、作为主线、作为红线。要坚定不移的对党忠诚,始终跟党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把爱党、爱国、爱民族相统一,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藏区和谐稳定。同时,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勇于担当,干事创业。我建议,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哪一方面都不能偏颇。对迪庆来说,团结稳定工作至关重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是国家战略。藏区稳定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大局,关系边疆稳定,关系藏族人民福址,要把实现迪庆藏区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硬任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从严从实从细抓好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的工作。同时,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二是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云南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这对迪庆而言,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紧迫。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新鲜空气、民俗乡愁、历史文化是迪庆最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要以创新的理念、科学的规划、造福人民的目的,适度开发,严格监管,保护好迪庆的高山杜鹃林、湖泊湿地、高山草场、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保护好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既要高起点、高水平进行规划,在保护中开发利用,还要通过立法来加以保障,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还要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府的责任是要营造宽松良好的营商环境、环境保护方面把住,其他方面要简政放权、放开搞活、搞好服务,形成产业支撑、市场主导。

四是正确处理好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要在加大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坚持自力更生,要认真梳理、理清思路、分类指导。在产业培育中,在脱贫攻坚中,重点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在机关作风转变中,要强调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而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关心干部职工福利待遇、在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以财政投入、社会投入、对口支援、人才培养、引进项目等方式扩大对藏区的投入力度。

记者:今年9月,迪庆藏族自治州将迎来60岁的生日,在州庆到来之际,您对家乡有什么祝福?

王树芬:回顾自己从一名普通的农牧民的女儿走上省级领导干部岗位的成长历程,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工作各个方面,一定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观念,自觉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做民族团结的表率,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任何时候都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定要胸中装着人民,任何时候对群众的感情不能淡,只有扎根于人民,倾心为人民着想,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永葆本色,就像迪庆高原到处盛开着的格桑花,总给人们带来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为这片广袤大地上勤劳善良的人民作出贡献。

2017年9月13日是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庆典的大喜日子,作为一名迪庆籍干部,我曾经在迪庆工作了20多年,并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迪庆的发展与变化,并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虽然我已离开家乡到昆明工作了十多年了,但我的心随时与迪庆的发展和稳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年,每每看到、听到或收到家乡发展与变化,我的心情就很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在自治州60岁的生日到来之际,我在这里衷心祝福迪庆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也衷心祝福全州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也祝福香格里拉的明天更加美好,扎西德勒!

责任编辑:黄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