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 | 他们,是抵御外侮的英雄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06 10:34:05

一年春好又清明。慎终追远、崇功报德,心香一瓣祭英烈!

一位位英烈,是我们伟大民族、民族精神的脊梁。

因为他们,中华民族才能从沉沦中醒来,千年文明古国才能从落魄走向复兴……

缅怀英烈,抚今追昔,

在祭拜的静默中,回望他们的壮举,更增团结一心、赢得未来的力量。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他们以生命发出吼声,以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鬼子遭了殃,出门遇见陈翰章”

陈翰章

1913年生于吉林敦化,满族。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

“九一八事变”后,陈翰章积极开展爱国反帝宣传。1932年秋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吉林抗日救国军。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陈翰章率部以镜泊湖为中心,转战于宁安、额穆、延吉、安图、汪清等地区。他足智多谋,屡立战功,威震敌胆,被誉为“镜泊英雄”。

1938年7月,陈翰章率部袭击宁安北湖头水力发电站,焚毁日军守备队的营房和工程事务所,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解救了大批中国劳工,致使日本侵略者苦心经营的水电站工程陷于瘫痪,被迫停工。

1939年7月,抗联第2军第4、第5师改编为第1路军第3方面军,陈翰章任第3方面军指挥。8月24日,率第3方面军突袭大沙河,歼敌百余人,并将镇内日本洋行货物全部没收。随后,又在柳树屯东南道路两侧设伏,将宫本“讨伐队”百余人大部歼灭。9月,又率部在敦化寒葱岭截击日军“讨伐队”,毙俘日军少将部队长松岛以下百余人。当地群众传颂着:“鬼子遭了殃,出门遇见陈翰章。”

从1939年秋冬季起,日伪军对抗联第1路军实施更为频繁和残酷的“讨伐”。抗联战士缺衣少食,在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里与敌人搏斗,包括杨靖宇在内的许多官兵在异常惨烈的战斗和饥寒交迫的困境中牺牲了。到1940年底,陈翰章身边只剩下十余人。12月8日,陈翰章转战至镜泊湖南湖头附近小湾沟密营,被日伪军重兵包围,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丧心病狂的日军残忍地割下陈翰章的头颅,送往伪满洲国邀功,后被存放于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作为医学标本保存。陈翰章的尸身则被日军运回敦化县游街。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陈翰章的尸身葬在半截河屯的山坡上。

▲2013年,陈翰章将军的头颅被迎回故乡安葬。

1946年,陈翰章的头颅安葬在哈尔滨市烈士陵园。直到2013年,陈翰章百年诞辰之际,他那颗高昂的头颅终于回归故里,身首得以合葬。

马本斋:回汉各族模范,母子两代英雄

马本斋

1901年生于河北献县,回族。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马本斋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后为生活所迫,随父亲到东北。之后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直至升任奉军独立 21 师第四团团长。“九·一八”事变后,弃官还乡务农。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马本斋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率领弟弟和几十名群众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5月,与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领导的回民干部教导队合并为回民干部教导部队,马本斋任总队长。

在马本斋的领导下,冀中回民支队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推磨战等游击战术,巧妙打击敌人,战果辉煌。马本斋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实现。”

被回民支队打得心惊胆战的敌人恼羞成怒,将马本斋的母亲抓起来,强迫她给儿子写信劝降。马母严词拒绝,绝食七日而死。马母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舍身为国的英雄壮举令冀中抗日军民为之动容,激励着马本斋和他的回民支队更加坚决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回民支队成长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抗战期间,冀中回民支队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歼敌3.6万余人,被毛泽东称赞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4年2月7日,马本斋病逝,年仅43岁。毛泽东题写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赠挽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的挽联是: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岁月静好,只因有你,

仰望英雄,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