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拉乡,位于云南最北端,素有“云南北极”之称。这里是“艰苦”的代名词,也是云南最后一个通公路、通柏油路的地方。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羊拉人在云南、西藏、四川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建起了一块块补丁似的村庄。没通公路之前,羊拉乡茂顶、甲功、规吾、羊拉4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1024户村民出行靠双脚翻山越岭,运输靠人背马驮。

" name="description">

青春筑梦羊拉 热血书写警魂——德钦县羊拉派出所先进事迹(上)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25 09:39:28

民警与群众交流了解社情民意。

民警和警马。

民警到寺院宣讲政策法规。

民警开展警务实战训练。

羊拉乡,位于云南最北端,素有“云南北极”之称。这里是“艰苦”的代名词,也是云南最后一个通公路、通柏油路的地方。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羊拉人在云南、西藏、四川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建起了一块块补丁似的村庄。没通公路之前,羊拉乡茂顶、甲功、规吾、羊拉4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1024户村民出行靠双脚翻山越岭,运输靠人背马驮。

如今,尽管速度慢一些、节奏慢半拍,但大山深处的羊拉乡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进新时代。而在护航羊拉乡发展的大军中,一辈又一辈羊拉公安民警挥洒汗水书写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警魂。

“马背上的派出所”见证了公安民警的为民情怀

羊拉乡地广人稀,全乡总面积10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00多人,这一数字多年以来变化很小。1999年以前,羊拉乡还不通公路,从最北端的登拉到最南端的南仁,骑马走一个来回需要10多天,步行得20天左右。大山怀抱中的羊拉人民看山愁、看水愁,除了万丈沟壑,到处是坡度在50度以上的大山。大山的土层薄到只有一两厘米,留不住植物的种子,也留不住水分,一年四季,大山都保持着一种不变的灰褐色面貌。太阳炙烤大地的白昼,阳光除了当顶照射,四周巍峨的群山都变成一个个发热体,把阳光折射到空气里,一种干热憋闷的感觉把人弄得昏昏沉沉。到了雨季,留不住水分的山沟就会洪水奔腾,泥石流、山体滑坡时常出现。

羊拉乡的艰苦远近闻名,不仅工作人员不愿意去,就连其他地方的人卖牲口时,也不愿卖到当地,因为那里供牲口吃的草太少,把牲口卖到羊拉就等于让它们去受罪。

羊拉派出所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由于派不进人到羊拉乡工作,羊拉派出所的民警都是当地人,他们精通当地的语言、熟悉当地的情况,能在羊拉安心工作。派出所成立初期,所里只有一名民警,后来,随着民警交流、下派,很多羊拉乡之外的年轻民警也来到这里工作。截至目前,派出所有公安民警7名、辅警5名,平均年龄27岁。

羊拉乡通路前,派出所的民警办案、巡查靠的就是双腿。直至1999年,所里还养着一匹栗棕色的警马,这匹马在非紧急情况下不是民警的脚力,而是运输办公用品和生活物资的工具。建所之后的30多年,民警就是靠着自己的双腿行走在大山的羊肠小道上,羊拉派出所也被称之为云南最后一个“马背上的派出所”。

羊拉交警中队中队长扎史品初的爷爷是一名离休老干部,解放前参加工作,曾在羊拉剿匪,后来参加了公安工作。扎史品初的父亲阿主也是一名公安干警,1988年至1990年期间,他在羊拉任派出所任所长职务,是“马背上的派出所”的见证者。

据阿主介绍,当时,羊拉没有一寸公路。每当要到偏远的山村办案时,他们就在马背上驮上干粮和行李,奔走几天几夜。去县城开会时,他们也要翻越雪山走3天路程。在他的印象中,羊拉派出所的民警好像随时都奔走在山路上。“一年能回一次家就不错了,很多民警几年都不能与父母亲人见上一面,想家也没办法。外出办案,在雪山上住了多少次自己都记不清了。”阿主回忆起往事心酸地说。

30多年的时光中,老羊拉民警书写了“以所为家,不畏艰险,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公安精神。

扎根大山 书写新时代羊拉民警精神

阳春三月,羊拉乡政府新驻地甲功村的田边地角和藏族民居的房前屋后开满了毛桃花。毛桃是迪庆高原顽强生命力的象征,也是高原春天最美丽动人的花朵,只要有一寸土地的地方,毛桃树就会发芽、扎根、成长、绽放、结果。在羊拉这片土地上,一代代公安民警就像毛桃树一样,扎根基层、服务边远山村的群众,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现任羊拉派出所所长的顿珠培楚就这其中代表之一。

顿珠培楚毕业于公安专业,2005年参加工作,2010年3月,他被选派到羊拉派出所任所长,至今已有8个年头,是担任羊拉派出所所长时间最长的民警。在羊拉工作期间,顿珠培楚一头扎进村寨了解社情民意,与群众一道对影响辖区社会治安的“症结”反复“会诊”。加强公安队伍作风建设,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管理队伍,增强了全所干警的核心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规范办事流程、推行便民利民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在热忱周到的服务中让群众少跑腿;加强信息化建设,织密信息网,及时掌握辖区动态信息;加强边界共管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和谐边界。

通过团结、动员各方力量,羊拉乡实现了5年无刑事案件,每年治安案件在2件以内的好局面,受到了群众和上级部门的好评,羊拉派出所也荣立集体三等功。

采访辅警次仁品初时,20岁出头的他,脸上绽放出稚嫩的笑容,当天他正和扎史品初在罗仁卡点执勤。

此仁品初出生在羊拉乡里农小组,初中毕业回乡务农的他,被招到派出所当辅警,以解决所里警力不足的问题,每月工资2800元。由于管辖范围大,他和其他民警一样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只有所里按照工作松紧安排的短期调休。

2015年12月,内勤民警曹世星到所里工作,在学校他学习的是侦查学,工作后主要从事的是户政工作。在羊拉当一名内勤公安民警,这与他理想中的公安工作差距太大了。“英姿飒爽、雷厉风行、威风八面”的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公安形象在这里完全看不到。每天面对的是一些咨询、办证、上门服务的事,有时候还要帮村民寻找丢失的牛。两年多来,在工作中他得到了磨砺,对基层公安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面对工作的挑战,曹世星一边学习业务,一边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由于羊拉乡交通不便,很多群众不识汉字,在户籍管理中,需要的材料又多,曹世星除了在服务窗口建立各种办事流程和提醒事项外,还准备一份便签,根据群众办事所需的程序列出程序和注意事项,并讲给他们听,直到他们明白,让群众跑多次变为跑一次。为服务好群众,派出所还建立了35个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微信群,有1500多名群众加入。通过微信群,派出所民警可以时时了解群众的诉求,解答他们的疑问。

“外出务工证明要盖村里的章,还要盖派出所的公章,只有签字不得嘎……”每天,曹世星都要在微信群里回答群众的疑问。

目前,在上级公安部门的关怀下,所里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县局给所里配发了一辆越野车、2辆摩托车,马匹退出了派出所的办公工具的历史。但还有部分通村通组公路是毛路,而且塌方、落石、路基坍塌等现象十分常见,通达条件还很差,他们仍然还需要靠双腿行走在山村的路上。

他们甘愿做一棵棵平凡的毛桃树,把根深深地扎在羊拉这片干涸的土地上,挥洒青春与热情,把人生的黄金季节奉献给边远山村的群众,书写出“对党忠诚建设和谐藏区,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才华,立志为民提高服务能力,执法公正担当时代使命”的新羊拉公安精神。

建一个堡垒 树一面旗帜 发挥党员作用

羊拉派出所的7名民警中,有正式党员4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在公安工作中,派出所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警队伍头脑。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工作”的原则,教育全体干警严格遵守“三项禁止”“五条禁令”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感情上信赖核心,在政治上拥护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在斗争中捍卫核心。他们在所里建立党支部的基础上,还根据工作需要,在雪山海拔5029米边界建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飘扬在雪山上。

为加强全所干警对党的十九大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党支部邀请县委党校的老师做专题辅导。在派出所公安干警参加的村组会议上,还借机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入户上门服务时,党员干警时时给群众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把党的主张、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教育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维护国家安宁与稳定。

在羊拉和谐边界建设、辖区安全稳定工作中,派出所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警以身作则,对党忠诚,发挥好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程志开)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