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彩云南 谱写新篇章】共筑云之梦 共炫民族风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16 10:50:22

      七彩云南,既有无数生灵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基因轨迹,更有26个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儿女们代代守望相助、携手共进的发展之歌。

      矗立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前,铭刻于1951年,先辈们剽牛歃血、会盟立誓,历经数十载风雨,“一心一德,团结到底……”的誓词早已融入边疆各族人民的血液中。

      民族团结进步的云南故事激荡着燃情岁月的回声。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三分之一强,特殊省情决定了民族工作在云南发展全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团结发展进步,同心筑梦圆梦。

      进入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努力实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目标。

      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风雨兼程40载,是不断补齐民族地区发展短板的光辉历程,更是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红利的幸福时代。如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正酣,全省各族人民互相依偎共筑云之梦、共炫民族风,共佑民族团结之福、共享发展进步之果。

和谐相融盛开团结之花

      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共和村郑家庄村民小组,民族文化广场上白族的本主庙、藏族的佛塔等不同民族“文化符号”分布在不同方位。来到村民家中,各民族间相互通婚占60%以上,很多家庭由几个不同民族组成。

郑家庄,有汉、白、藏、彝、傣、纳西、傈僳共7个民族聚居在此,全村125户500多人,阡陌相交,屋宇相连。村庄虽小,却远近闻名,因其富有,更因其和谐。

    “村里没有哪个民族的人说另一个民族的不好,大家都互相尊重各民族的习俗,互帮互助互学。”村民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无论春节、藏历新年,还是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大伙都一起过。

昆明市盘龙区联盟街道办事处金星社区,有汉族和20余个少数民族,共两万余人居住在此,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近十分之一,是典型的多民族混居社区。在这里,各族群众语言、风俗不同,却和睦相处、互授技艺、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的故事传为佳话。

       走过一村又一寨,民族团结、村寨和谐的景象随处可见;徜徉于城市社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同样精彩。

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省各地创新载体、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宗教场所等“6+N进”活动,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民族团结之花盛开,除了各族人民和睦之水的浇灌,更有民族工作法治化的沃土来保障。至今,全省37个民族自治地方均制定了自治条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云南特点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捷报频传,今年11月末,普洱市、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等13家单位登上2018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候选名单,我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名单越来越长。

真情帮扶  同奔小康之路

      2014年4月10日,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全线贯通,打开了独龙江乡通往外界的“时光隧道”。从此,藏于深山的独龙江乡不再与世隔绝。

      这是一条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的乡村道路。通车前,习近平接到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的来信后回信:“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希望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再也不用翻雪山垭口了!”隧道贯通之日,独龙族群众与建设者载歌载舞,一杯杯甘甜的美酒化作了激动的泪水。

外人很难体会这泪水的个中滋味:1999年9月,简易独龙江公路通车,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民族不通公路的历史;2006年通电;2012年接通互联网……曾经,独龙江乡4000多人,一直处于整乡整族深度贫困状态,迟迟不能走进现代文明。2010年,省委、省政府启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3年行动计划。经过几年鏖战,独龙族一跃千年奔向小康。如今,“两不愁、三保障”已经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全覆盖,从学前班到高中阶段的14年教育全免费……

       独龙江乡的巨变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兑现了党和政府“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总钥匙。在云南,做好民族工作最大的挑战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普遍比较滞后。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统筹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双融合双促进”,采取超常规举措,探索出了“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的云南特色脱贫攻坚新模式。

       中央和省级投入8个民族自治州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2012年的14.5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5.56亿元。三峡、华能、大唐等国有大型企业投入巨资,助力“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精准脱贫。

德昂、基诺、布朗、拉祜等10余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纷纷迈出了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度和获得感也不断增强。

缔造精彩  共筑发展之梦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

     震天的木鼓敲起来,欢快的甩发舞跳起来。

     2016年12月8日,注定要载入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史册。这一天,沧源佤山机场通航,18万阿佤人民离首都北京的距离从未如此近过。

     沧源的变迁是全省29个民族自治县、8个民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切注解。

      今年国庆节前,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等15个贫困县(市)实现了脱贫摘帽,这是我省历史上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的净减少,其中4个县是民族自治县。

      戴上洁白的哈达,斟满醇香的青稞酒,款待四海宾朋。2017年9月,迪庆藏族自治州各族人民在香格里拉市举行大联欢,庆祝建州60周年。作为全国五大藏族聚居区和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迪庆正向全国藏族聚居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阔步迈进。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57年至2016年增长了1419倍,同比增速位居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首。

      云南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项项发展规划持续实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的面貌早已今非昔比。2017年,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达6696.72亿元,是1978年的211.8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635元,是1978年的146.1倍。全省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426万人减少至2017年的165万人。

愈和谐,愈发展,愈引人注目。

      今年10月,第八届国际澳洲坚果大会在临沧市举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澳洲坚果业界精英齐聚临沧。因闻名于世的咖啡产业,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成为亚洲咖啡年会的永久举办地……如今,绿色发展已成为民族地区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行走在云岭大地,在时光的记忆中感受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和边疆民族地区的沧桑巨变。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曼芽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朗弹唱传承人岩瓦洛,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富民政策一串串,全面小康有希望;民族政策像太阳,布朗山寨满春光……”

      同是一家人,都过好日子。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新篇章。

数读

      2017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达6696.72亿元,是1978年31.62亿元的211.8倍;全省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由2012年的8.8万张增加到2017年的13.4万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

截至2017年8月,全省16个州(市)党政班子中,党委班子和政府班子均全部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129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95%的党委班子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87%的政府班子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记者左超)


责任编辑:师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