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非公经济发展纪实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高剑平 发布时间:2019-07-11 09:26:10


谈起迪庆州非公经济的发展历程,迪庆州工商联副主席李菊芳说,原中心镇(今更名为建塘镇)副镇长和占新就是一个敢闯敢拼的例子。

1979年,作为原中心镇副镇长的和占新辞职了,他开办了一家小卖部,成为迪庆州第一位个体户。和占新打破大锅饭模式,在家庭成员中实行计件工资、按劳分配的管理模式,积累资金后,于1987年在独克宗古城开办了第一家从事涉外旅游接待的私营旅馆——永生饭店。

从1979年迪庆州有了第一位个体户,到2018年底,全州民营经济户数达37562户,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次,上缴税金15.23亿元,占全州税收收入的75.5%,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99.14亿元,占全州GDP的45.6%。经过40年的发展,非公经济已成为全州经济的主要支撑、就业的主要渠道、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经过多年的努力,2019年1月,香格里拉华致酒行在上交所上市,成为迪庆第一家成功上市的企业。”李菊芳介绍,建国70年来,迪庆非公经济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百废待兴到“百舸急流,奋揖者先”,再到占据迪庆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建设全国最美藏区的生力军。


迪庆非公经济发展经历五个阶段


迪庆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起步、巩固、发展、快速、提升5个阶段,折射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我州非公经济的起步阶段为1979年至1995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办个体工商户,我州非公经济开始崭露头角。到1995年,全州城乡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082户,从业人员7744人,私营企业从1987年2家发展到11家,从业人员393人。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数8137人,占全州总人口的2.49%。为认真贯彻“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针,1996年,州工商联应运而生。

1992年,云南省出台了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州及时组织开展思想大解放讨论活动。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政策,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解决了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姓资”“姓社”问题。从此,非公有制经济融入经济主战场。

我州非公经济的巩固阶段为1996年至2000年。仅2000年,全州个体私营企业总产值就达到4915万元,上交税收173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6%。1998年,国家实行天然林禁伐政策后,州委、州政府及时调整结构,确立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的发展思路。在旅游龙头产业的带动下,生物、畜牧、矿电等产业加快发展,其中,既有国有资本投入,也有私人资本、州外资金,甚至是外资投入。1998年,州政府成立迪庆州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领导和管理。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原有的国有经济组织,如商业、供销、外贸等在市场的发展过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个私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展了起来。1999年,迪庆州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意见》,对企业的用电、生产用地出让等提出了一定的优惠条件。一位当时参与征求意见的外来投资商说:“看到党委、政府的诚心,2000年,我们投资组建了房地产开发公司。”

我州非公经济的发展阶段为2001年至2005年。当时,全州非公有制经济注册资金突破亿元大关,完成增加值12.95亿元。2005年底,全州个体工商户达到6537户,从业人员11829人,私营企业320家,从业人员7773人。  

   我州非公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为2006至2010年。截至2010年底,全州非公经济户数达12025户,其中,私营企业938家,从业人员38003人,完成增加值34.8亿元,占全州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5%,总计完成税收2.57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加速发展的好态势。

我州非公经济的提升阶段为2011年至今。2011年,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等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全力推动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迪庆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并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减负政策,工商部门及时取消了企业注册登记费、工本费等费用,税务部门共减免各种税收4800万元,吸引民间投资。

此后,我州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经济、人才优先、投资拉动、品牌支撑”的发展战略,助推非公经济提质增效 。截至2018年,州工商联会员总数为1110个,其中,企业会员有238个,个人会员有865个,团体会员有7家。全州共有11个商会组织。2019年,州直非公经济党总支升格为州直非公经济党委,有18个非公经济党支部,190名党员。

迪庆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民营经济在旅游业、高原特色农业、生物产业以及水、电、矿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如香格里拉酒业公司、德钦县梅里酒业公司、维西县聚龙湖酒业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圣达牦牛乳业有限公司、香格里拉藏龙生物公司、维西县康邦美味绿色资源开发公司等,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州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

为推进非公经济发展,我州积极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缓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我州自2013年起,每年安排2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各县(市)也分别设立100万元的财政扶持专项资金,破解民营经济发展资金难问题。“十二五”期间,全州共争取到国家、省级中小、非公发展专项资金6530万元,其中,2015年,州财政投入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610万元,对9个项目进行了扶持;安排州级专项资金1250万元,开展“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2015年,州财政安排资金240万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云南省著名商标的24户企业进行表彰奖励。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据统计,仅2015年州国税局就对1258户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155.7万元,州地税局为民营企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营业税及所得税等2333.94万元。三是努力缓解企业融资难。我州积极引进省内外金融机构到全州开设分支机构,支持农村信用社完善为产业服务的网点布局,鼓励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我是做松茸生意的,一是看中迪庆丰富的生物资源,二是决心做大民营企业,为地方发展作出贡献。公司投资2千万元建设了两条真空干燥生产线,产品在国内外供不应求。”智园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继林说。

据了解,智园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公司每年出资5千多万元收购200多吨松茸等野生菌类,解决了300多名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大学毕业后,杨继林先后在金融和政府部门工作过,并担任中层干部。2012年,他毅然辞职,专心投入智园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他说:“作为民营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我要改变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无愧于省‘十三五’高原特色重点企业的称号。”

杨继林的民营企业发展正是建国70年来我州非公有制经济提速发展的生动缩影。


责任编辑:王维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