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8-13 08:59:29

守住绿色底色 奏响发展强音

——迪庆州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 陈义

    仲夏时节,地处高原的迪庆香格里拉清风送爽、气候宜人,蓝天、白云、雪山、河流、草甸以及原始森林相互映衬,引得无数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惊叹于这一方山水的天然绝美。

    多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高举“生态立州”旗帜,带领全州40多万各族群众,夯实绿色底色,加快生态建设,朝着“建设全国最美藏区”和“争创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铿锵前行,奏响了绿色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绿色发展是基调

    迪庆香格里拉被称为人类工业革命后剩下的最后一块净土,位于金沙江、澜沧江中上游,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腹地,也是长江、澜沧江中上游主要的水土涵养带。迪庆的生态状况直接影响长江、澜沧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在“木头财政”时期,迪庆州80%财政靠砍伐木材,森林植被深受破坏,森林覆盖率缩小40%,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1998年天然林禁伐后,迪庆断了“财路”,历届州委、州政府结合州内实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全面定位迪庆的发展优势,确立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旅游、生物、水电、矿产”等新型四大支柱产业。

    “成也生态,败也生态。”生态是迪庆最大的品牌和优势,迪庆各级党委、政府清晰地意识到“在发展过程中绝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坚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地位抓紧抓实抓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指数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切实做到抓发展必须抓环保、抓产业必须抓环保、抓建设必须抓环保,建成高效顺畅的部门协调协作机制,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目前,迪庆已经初步建成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香格里拉虎跳峡国家公园、香格里拉大峡谷国家公园等五大国家公园。它们如同“五朵金花”,向外展示着香格里拉的品牌魅力。普达措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第一个按国际先进理念建设的国家公园,以2.3%的面积开发利用,实现对区域97.7%范围的有效保护,并使保护区面积由141.33平方公里增加到602.1平方公里,让更大范围的动植物资源、人文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建设国家公园的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也探索出一条政府、企业、百姓多方共赢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孙诺七林是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村民,过去,他们家的收入主要靠运输木材。如今他是位35座旅游大巴的司机,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在普达措国家公园景区上班,每年还有景区的生态补偿,全家人吃起了“旅游饭”。孙诺七林说:“以前我们全家靠山吃饭,勉强维持温饱,现在我们全家人都吃上了‘生态饭’,日子一天一天好过了。”

    近年来,旅游极大地带动了全州社会经济的发展,2018年,迪庆州接待国内外游客24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5.24亿元。

    迪庆始终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立州之本,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绿色已经成为迪庆的底色,发展最关键是要考虑环境保护,任何项目落地都首先要过环保关,“绿色水电”“绿色矿山”“绿色产业”成为迪庆的标签。

造林绿化生态兴

    在香格里拉市天宝雪山脚下,昔日被砍伐的山林植被已开始恢复,雪松、冷杉等已成茫茫林海,棕熊、麂子等各种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大自然尽展其美韵。

    1998年,国家出台长江上游天然林禁伐、限伐决定,迪庆州于当年9月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封存采伐工具,斧锯入库、锄头上山,做到了令行禁止。“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名片,迪庆不仅要保护好生态,更应该建设好生态。只有保护好这片生态,才能留住这一片净土,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这是迪庆人的共识。

    为了更好地保护迪庆的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迪庆从“十五”开始积极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加大了对森林、草原、湿地、冰川等的保护,促进迪庆高原处处呈现青山绿水。

    迪庆州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1998年至2010年,主要消灭宜林荒山荒地,对条件较好的山地进行“复绿”;2011年至2020年,主要实施以城乡绿化为主的“身边增绿”工程、以荒山造林难度较大的“山上治本”工程、以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产业为主的“生态富民”工程,达到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业增效、林区和谐目标。

    迪庆天保工程实施20年来,先后实施了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长江防护林建设、木本油料基地建设、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大批项目,初步构建起以工程造林为主体,社会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共同发展的造林绿化新格局。

    一组数字激动人心:1998年至今,迪庆州累计完成营造林255.73万亩、封山育林318.89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203.42万株,2848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1.48万亿元/年,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由“天保”实施前的65.4%提高到现在的75.03%,居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榜首;森林面积2609.45万亩,居全省第二;森林蓄积量2.57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二;林木绿化率80.93%,居全省第三……

生态反哺成效好

    守护绿水青山,方能收获“金山银山”。迪庆州加大对山水林田湖草的统筹治理,因地制宜深化林业改革,促进大地增绿、林业增量、生态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探索不砍树也能致富的路子,着力推进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初步形成以林下采集、种植、养殖和森林旅游为重点的发展格局。

    迪庆州的立体气候特征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发展木本油料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气候及土壤条件。目前,全州种植核桃74.8万亩、油橄榄1.96万亩、青刺果2.52万亩、花椒2.66万亩、漆树4.5万亩。除了木本油料产业,在森林覆盖率高达75.03%的迪庆州,新的林业业态正快速兴起。依托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等,实现森林旅游收入超过4亿元;松茸已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大出口林产品的地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单位和养殖户超过30家;林业企业发展到57户,林农专业合作社49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4家。2018年,迪庆州林业产值达到15.4亿元,林业收入在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达到23.7%。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迪庆州切实扛起生态攻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和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将“好生态”与“富百姓”巧妙结合,一边选聘生态护林员,“输血式”落实好直补政策,让林农得实惠;一边“造血式”巩固造林成果,大力发展后续产业,让贫困群众在生态扶贫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最近几年,迪庆每年用于林业各项政策的补贴高达5亿元,今年有望突破6亿元。

    以生态公益林补偿为例,迪庆州公益林总面积为2650.61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3.77%,纳入生态补偿面积达1251.13万亩。自2009年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来,全州累计发放补偿资金达到12.71亿元,惠及8万多农户、30余万人。该项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群众增收和管护人员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还充分调动了林农爱林护林的积极性。

    钱粮补贴、林下收益、劳务所得、流转收入,退耕还林带给农民的收益是长期的;天保工程、公益林补偿、国有林管护带给农民的收益是多重的。在迪庆,一名护林员可以让一家人吃饱穿暖,一项特色产业可以让一户贫困户彻底脱贫,一些生态建设可以增加贫困人口劳务收入,农民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广,林业脱贫的精准优势、比较优势日益凸显。

一张“蓝图”绘到底

    “天蓝、水清、山绿、湖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生,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这是迪庆各级党委政府追求的目标,也是迪庆生态环境保护绘就的宏伟蓝图。

    多年来,迪庆州坚持“生态立州”战略不动摇,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建设美丽迪庆为目标,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动力,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环境监管执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决策部署,继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州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推动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迪庆深入实施“业富民”工程,优先发展旅游业,依托香格里拉品牌,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倾力打造集生态、文化、民族、和谐为一体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大兴水利保粮食高产、高原滴灌促青稞丰收、科技助力创牦牛品牌、龙头带动推葡萄产业、引进药企造高原药材之乡,积极培育优质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深入实施“河变湖”工程,以“两江”流域、河道库区、湖泊湿地和水源地为重点,结合“河长制”工作,集中实施城区河流截污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突出抓好龙潭湖、纳赤河、奶子河、永春河等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湖岸生态治理,拓展休闲区域,充分利用自然水系及水生态系统,着力打造宜溪则溪、宜湖则湖,具有香格里拉文化底蕴的湖滨景观带,将涉水景观“制成”香格里拉又一张生态名片。深入实施“树进城”工程,以“山水生态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能绿化的地方都绿化,大力实施控绿、造绿、植绿、护绿工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全域绿化活动,抓好公路沿线、城市面山、水源地等重点区域植树绿化。实施城区主干道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力争各县(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深入实施“暖入户”工程,全力抓好供暖工程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云南藏区供暖项目,减少木材消耗。


责任编辑:王沙沙